大渡口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4月17日,大渡口区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全面总结区域制造业发展成效,部署未来重点工作。
会议提出,大渡口区将紧扣“六区一高地”建设,深度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主攻方向,以“四侧”协同促进“四链”融合,锚定工业经济三年倍增目标,全力抓招商、抓项目、抓要素、抓服务,推动空间载体拓展和环境优化并重,企业总量扩容和质量提升并举,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并进,产业集群发展和产城融合并行,努力开创“兴业兴城、强区富民”崭新局面,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展现大渡口新作为。
稳中提质
持续增强“压舱石”作用
当前,大渡口区坚持以“制造强区”为总抓手,集中精力抓产业集聚、抓项目建设、抓强企培育、抓数转智改,全力推动全区制造业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
大渡口区的产业能级优势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步跃升: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主导地位稳固,全年智能安防设备产量超1.03亿台(套);生物医药产业深耕体外诊断细分领域,医疗器械产值占全市35%,居全市首位;高端摩托车产业持续延链补强,集聚材料研发、配件生产等上下游企业20余家,产值增速超20%;重庆小面产业影响力不断扩大,“渝面侠”成功入选全国“千企百城”首批区域商标品牌培育名单,线上线下营收增速近20%。
此外,大渡口区还不断加速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智能工厂3个、数字化车间15个,8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全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1个、投资额同比增长44.9%。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市级绿色工厂4家,建桥园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园区。
创新驱动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大渡口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渡口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区已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10个,其中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3个、工程研究中心2个、博士后工作站5个。
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渡口正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大渡口区科技型企业累计达到78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3家,“双倍增”目标完成率连续6个季度保持A档。中元汇吉获得重庆市企业技术创新奖,宝特航研、大清生物等企业累计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15个。
今年以来,大渡口区共签约46个项目,投资额288亿元。其中,“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等市级任务项目17个、投资额86亿元,涉及智慧医疗装备、先进材料、高端摩托车及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等领域。
接下来,大渡口区将持续深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推进链式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重大招商项目,推动产业集链成群,实现高质量发展。
针对生产要素成本高、环境容量约束等挑战,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还围绕“质量强企”工作主线,创新推出“义渡优质贷”,撬动质量质押融资超1亿元;跳磴镇通过“四级联动”服务机制,精准解决企业用地、用工等难题,全年计划引入制造业企业20家以上;大渡口区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四链深度融合为引擎,践行“服务至上”理念,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沃土”。
企业担当
共绘制造业发展新篇
会上,多家大渡口本土企业分享创新实践经历。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聚焦新材料研发,玻纤年产能超120万吨,产能规模居全球前三;中元汇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聚焦体外诊断行业全产品线,构建“9 2 1”创新业务矩阵,实现全球化营销布局;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聚焦摩托车和新能源汽车齿轮生产研发,紧紧围绕“33618”规划,积极实施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战略,近三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近20%;重庆井谷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推动重庆小面标准化、品牌化,产品远销30余省及海外市场。
接下来,大渡口区将锚定工业经济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将以20%以上的增速推动工业增加值跃升,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到2027年,科技创新引擎全面激活,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26亿元,构建不少于3个产业创新综合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0%,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200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大渡口区还将建成产业大脑1个、智能工厂8个、数字化车间30个,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以智能制造重塑产业优势。
此次大会吹响了大渡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随着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汇聚,一幅“尚义大渡口、宜业宜居城”的产业新图景正徐徐展开。(胥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