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港股一季度回购额超400亿港元 腾讯以171亿稳居榜首

财联社 4 月 18 日讯 ( 编辑胡家荣 ) 自今年开年以来,港股回购潮仍在进行中。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5 年一季度,155 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数量同比上升 19.23%;累计回购 16.71 亿股;金额达 437.57 亿港元,较 2024 年同期下降 11.8%。

注:港股一季度回购的数据

具体来看,腾讯控股以 171.21 亿港元回购额蝉联榜首,占比达 39%,单季度回购 17 次,累计回购 4298.4 万股。

汇丰控股以 99.57 亿港元位列第二,友邦保险、中远海控、快手 -W 等企业回购金额均超 10 亿港元。

再者今年一季度的回购公司分布呈现结构性变化。对比 2024 年:互联网板块单极主导的格局被打破,2025 年软件服务、医药、消费等多元领域活跃。

以医药为例,石药集团和药明生物在一季度的回购金额分别为 1.91 亿港元、1.66 亿港元。

在消费板块,百胜中国和维他奶国际在一季度的回购金额分别为 2.6 亿港元、4044 万港元。

一季度回购金额回落,主要受到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影响。根据此前数据,去年同期的回购金额高达 510.96 亿港元,创下史上单季最高纪录。

回购规模持续增加

港股回购规模自 2020 年疫情后呈现阶梯式增长:

2020-2023 年:年回购额从 679.33 亿港元攀升至 1245.6 亿港元,金融与互联网板块主导。

2024 年:全年回购额激增至 2180 亿港元,较上年增加 70%,腾讯、汇丰、美团等头部企业贡献超 70%。

为何市场如此关注回购?

估值稳定器:头部企业高频回购对冲市场波动,如腾讯一季度股价振幅达 43.69%,回购显著平滑波动。

信心传递:现金流充裕企业以真金白银表达前景信心,缓解投资者对宏观扰动的担忧。例如,药明生物等 20 家药企通过回购优化股本结构,吸引长线资金。

流动性优化:库存股机制提升资本运作效率。

投资价值重估:软件服务与生物科技行业回购活跃度提升,推动市场关注点从单一估值修复转向盈利与成长性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