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都过了,电梯加装为何“卡壳”?丨融媒问政面对面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备受各方关注,加装电梯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统一意见。
最近,云岩区冠竹苑小区 E 栋二单元电梯加装一事 " 卡壳 ",接到居民向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留言求助,贵阳日报传媒集团" 融媒问政面对面 "栏目记者邀请融媒问政观察员、市政协委员田永伍和唐煌实地走访,了解相关情况。

▲冠竹苑 E 栋二单元
一楼住户想要份 " 安全承诺 "
据了解,云岩区冠竹苑小区建于上世纪 90 年代,共有 23 个单元。其中,E 栋 2 单元有 8 层 16 户,多住着老年人。
4 月 7 日,记者现场看到,该单元楼前立着 " 电梯施工 请勿靠近 " 的围栏,现场没有施工迹象。负责牵头加装电梯一事的居民唐女士告诉记者,由于一楼住户反对,原本计划 3 月份启动的施工 " 暂停 " 了。

▲现场立有 " 电梯施工 请勿靠近 " 字样的提示牌
" 看着隔壁 D 栋 4 单元的电梯装了 4 年多,很方便,我们也希望能享受电梯带来的便利,于是我们单元从 2023 年 10 月开始筹备加装电梯。16 户居民中,除家住一楼的居民外,其余 14 户同意加装电梯,其中 9 户参与出资并使用电梯、5 户不参与出资也不使用电梯。" 唐女士告诉记者,安装电梯一事得到大多数住户同意后,她便牵头向大营路街道办事处提交申请,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终于在 2025 年 1 月走完了编制方案、公示、图纸审查等流程。
" 但在公示加装电梯时,家住一楼的两户提出意见:要求同意加装电梯的 14 户居民共同签署一份安全承诺书,要对电梯建设和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承担责任。" 唐女士告诉记者,如果要求不出资也不使用电梯的 5 户居民也签这份承诺书,一是有难度、二是不太合理,所以装电梯的事就被迫 " 卡起了 "。
对此,一楼住户曾先生也道出自己的担忧:" 加装电梯会挡住一楼的部分采光,而且万一施工和以后使用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或者以后出现房屋安全问题,谁来担责?"因此,他认为同意加装电梯的 14 户居民,必须共同签署一份安全承诺书。
电梯加装陷 " 僵局 "
针对电梯加装 " 卡壳 " 问题,云岩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技术科科长谢松表示,根据 2022 年初发布的《云岩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相关要求,经组织各相关单位现场踏勘,该单元楼满足电梯加装条件," 该项目于 2025 年 1 月 8 日就通过了图纸审查,手续已经办理齐全,但由于居民之间存在争议,建议协调好后再施工。"
" 从项目公示到走完申请流程,街道办和社区居委会组织协调的次数不少于六次,但依然协商无果。" 云岩区大营路街道办事处平安法治办工作人员田华升表示,矛盾的根源在于,一方加装电梯的愿望强烈,一方想要得到安全承诺。但这份承诺书要不要签、怎么签,陷入了 " 僵局 "," 为避免矛盾激化,目前只好请电梯施工单位暂停项目施工。"

▲该小区 D 栋四单元 4 年前加装了电梯。
政协委员来 " 支招 "
在现场了解该单元电梯加装 " 卡壳 " 问题后,融媒问政观察员、市政协委员田永伍和唐煌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田永伍(右二)、市政协委员唐煌(右三)实地走访。
唐煌生动地引用了 " 六尺巷 " 的典故,建议双方发扬谦和礼让的传统。" 一方面我建议双方站在对方的视角考虑问题,相互理解对方的需求,秉持以和为贵的理念化解矛盾;另一方面为确保承诺书内容更公平,建议寻求第三方律师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权衡双方利益,重新拟定承诺书。" 唐煌说。
在田永伍看来,加装电梯的协商过程看似是一场 " 拉锯战 ",但也是社区治理的试金石,更是一座城市温度的刻度尺。他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搭建沟通议事的平台,及时引导各利益相关方理性表达意见诉求,寻求各方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审查,确保施工安全,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项目的顺利进行。
4 月 17 日,大营路街道办事处向记者反馈,经再次协调,该单元居民正在委托第三方律师拟定承诺书。
打开专题 # 贵阳融媒问政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晴 吴寅浩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