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徽州古建筑“搬到”宁波!快来解读“最美古村落”的“营造法式”

展览现场。

该展由宁波博物院联合安徽博物院举办,通过72件(组)相关文物以及内容翔实的图文版,集中展示徽州古建筑的历史演进、营建布局、艺术元素和文房陈设,其中“徽州三雕”板块尤为亮眼,别具一格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古建筑构件立体呈现了古徽州的人文积淀与审美意识。展览将持续至6月15日。

营造得法,古建诉说地域文化

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是安徽南部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的总和。徽州古建筑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兴起于南宋,至明清由徽州富商推动,建成了规模庞大的徽派建筑群落,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瓜果纹画卷形砖雕构件。

在本次展览中,通过宏村、呈坎等古村落的内容呈现,展示了徽州古村落枕山环水、藏风纳气的宜居环境;通过徽墨、歙砚等文房用品,折射了古徽州商儒并重、耕读传家的昌盛文风;通过民居、牌坊祠堂等特色建筑,体现了徽州注重伦理宗族的社会思想。它们构成了徽州古建筑文化的重要内核:既顺应天地自然规则,又尽可能发挥人的智慧与创造,追求时代背景定义下美好的诗意生活。

神工天巧,三雕之美一骑绝尘

徽州木雕、砖雕、石雕合称为“徽州三雕”,是徽州匠人在千百年的实践中集体创造的建筑语言。漫步徽州古建筑群,三雕构件随处可见,它们不仅是古建上的“微观雕塑”,更渗透了徽州人的生活情怀与文化寄托。

展览现场。

三雕中的砖雕以质地细密的水磨青砖为原料,题材广泛、造型优美、技法更是巧夺天工,颇有看点。展览展出39件(组)砖雕,以雕刻题材分为“自然之趣”“教化子孙”“美好期许”等五大部分,在欣赏其丰富生动的外观之余,感受千百年来徽州人乃至中国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未央宫东阁瓦形歙砚。

目前,全国范围内存有8155个中国传统村落、48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5.6万栋传统建筑和传统民居。人需要居住,而众人居住则有了村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文明交相辉映便造就了生生不息的文明密码。

近年来,乡村建设、古村落保护、古建文旅等热词不断涌现,正说明,我们今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古村落的范本,更需要唤醒一座座古建筑背后的文化生机,以历史为笔,绘就美丽中国的如诗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