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烟台将打造北方最美生态城市典范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7日讯 4月17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德胜介绍《烟台市美丽中国先行区示范标杆建设行动方案》相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继松,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修晓明,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朝晖,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耿鲁平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5年1月烟台市政府制定出台了《烟台市美丽中国先行区示范标杆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旨在打造经济产业低碳循环、陆海生态自然和谐、人居环境健康宜居、治理体系现代高效的中国北方最美生态城市典范。

会上,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德胜介绍了《行动方案》的起草背景及过程、主要内容、主要特点及烟台市在推动美丽中国先行区示范标杆建设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

加强美丽烟台建设顶层设计

在规划引领上,烟台市自2020年起便在省内率先开展美丽建设规划研究工作,结合资源禀赋和城市特色,提出“绿、青、蓝、紫、金”五色战略,2022年以来,先后印发《美丽烟台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1-2035年)》《美丽烟台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成为山东省第一个,也是中国北方第一个发布实施美丽中国建设规划的城市。在推进体系上,烟台市持续保持与时俱进的工作姿态,面对新时期美丽建设新要求,提前思考、调研谋划,编制印发了《行动方案》,以推进烟台市美丽中国先行区示范标杆建设、打造中国北方最美生态城市为奋斗目标愿景,聚焦8个领域、实施8项行动、实现八美图景,为保障任务落实,还确定了58项重点任务及42项重点项目,助力蓝图转化为路线图、施工图。在体制机制上,积极发挥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对美丽中国先行区示范标杆建设的统筹协调作用,协同31个市直部门和16个区市,明确责任分工,全力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致力于打造经济产业低碳循环、陆海生态自然和谐、人居环境健康宜居、治理体系现代高效的中国北方最美生态城市典范。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方案》,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连续7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印发实施《烟台市水生态环境全面提升行动方案》,建立地表水环境管控一张图,地表水生态补偿机制实现跨界流域、县域全覆盖。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固本工程,优化入海排污口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全流程管控,做好46个关闭搬迁地块优先监管。围绕“一废一库一品一重”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黄金行业氰化尾渣贮存量较年初削减52.68万吨。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完成309个农村生活污水、11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赋予烟台新的定位,烟台市充分发挥富集的资源优势,构建起“核风光氢储LNG”协同发展新型能源体系,塑成烟台清洁能源突出特色:发出中国第一度大规模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发电和山东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投运全国第一个商业化核能供热示范项目、全国第一个城市级虚拟电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700万千瓦、稳居山东省首位。当前,正在实施总投资7000亿元的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千万吨级LNG基地以及3个区域性独立储能中心。到2035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将突破6000万千瓦,届时年可生产清洁电力2900亿度。积极探索在公共服务等领域融入绿色化、低碳化要素,聚力实施零碳供暖、绿色建设、零碳示范、绿色低碳全民行动。过去一年,新增零碳供暖面积16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面积850万平方米,新建充电桩1万个、乡村直流快充站实现“乡乡全覆盖”,长岛国际零碳岛入选国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典型案例。

丰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2024年5月底,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山东昆嵛山站、山东银莲花养护观测站在辖区正式揭牌成立。长岛综试区频频出现多年未见的大叶藻等藻类以及白江豚、鲸鱼等珍稀海洋生物,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烟台市四十里湾、龙口岸段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这也是继2023年度八角湾、长岛庙岛诸湾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之后,烟台再获美丽海湾殊荣。新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处,总数达到22处,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成功获批全省首批深海鱼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城市。莱州市王河、莱山区车家河、蓬莱区画河、龙口市泳汶河、莱阳市富水河等5条(段)河流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烟台市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数量增加到42条。烟台作为国家级、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逐步构建,促进地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获批福山大樱桃、栖霞苹果、长岛海参等24个国家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提升生态宜居城乡建设水平

发挥夹河连接两岸三区、生态本底良好、发展腹地宽阔的优势,打造城市新中心,系统谋划夹河周边区域规划建设,布局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增加新型产业用地比重,高质量建设生息之城、未来之城。聚焦滨海一线这一重要城市窗口,打造“超级绿道”慢行系统,实现滨海一线休闲及文旅资源的串联贯通,全面提升滨海一线文旅设施和服务水平,塑造更具魅力的活力海岸。围绕增加城市厚度,提升“城市生长力”,开展市区山海融城规划研究,依托烟台市“山、海、岛、城、河”集聚的优势空间要素,搭建“山海呼应、蓝绿相融”的生态空间格局,划定重点发展片区,谋划特色发展策略,叫响“仙境海岸·品重烟台”城市品牌。为更好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的文娱体育需求,全面提升环境品质,组织完成了《烟台市体育公园综合提升设计》,以打造高标准赛事中心、活力智慧的健身公园以及文旅一站式目的地为设计目标,引入“全天候综合运动中心、亲子游乐园、室外音乐中心、夜经济活力水岸”等特色文旅项目,让更多市民和游客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此外,还开展了山海快速路景观美化提升、银海路提升改造及烟台啤酒厂工业改造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完善生态环境智慧治理体系

打造大气污染智慧管控平台。利用FID检测、红外成像仪检测、餐饮油烟直读检测等专业仪器及技术手段,对市区扬尘、餐饮油烟、非道路移动机械、工业企业、加油站、焚烧源等各类涉气环境问题开展为期一年的全面巡查及现场检查评估;利用DOAS走航、VOCs走航监测开展污染溯源,及时发现园区、企业异常排污情况;安装6台颗粒物激光雷达,结合无人机侦查,可监测近地面到高空数公里范围内的颗粒物分布状况,对高排放污染源实行监控全覆盖。

闪电新闻记者 柳陌瑾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