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美军一个动作,让伊朗做最坏打算,中俄收求救信号,帮还是不帮?

美伊第二轮谈判前脚刚定在罗马,后脚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就开进了也门海域,跟之前的“杜鲁门号”凑成了双航母打击群。这明摆着是要在谈判桌上给伊朗施压,用武力逼着对方让步。可伊朗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喊话中俄,要这俩大国给美伊协议当“担保人”。这种操作背后,藏着中东局势的火药味,也暴露了美国霸权的虚伪。

先看美军这波操作有多狠。两艘航母带着几十艘军舰、几百架战机,在波斯湾和红海晃悠,说是“维护航行自由”,其实就是在伊朗家门口秀肌肉。这种“边谈边打”的套路,美国玩得很溜——2018年特朗普撕毁伊核协议的时候,也是先制裁后威胁,最后直接把伊朗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现在特朗普政府换了层皮,本质还是那套“拳头大就是硬道理”的逻辑。

伊朗为啥急着找中俄担保?说白了就是被美国坑怕了。2015年伊核协议签得好好的,美国说撕就撕,导致伊朗被制裁得经济崩盘、货币贬值。现在美伊重启谈判,伊朗怕的就是协议刚签完,美国又翻脸不认账。所以伊朗想拉上中俄当“保人”,一方面是让协议更有约束力,另一方面也是借中俄的力量制衡美国。毕竟中俄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否决权,能给伊朗撑腰。

不过中俄的反应却很冷静。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佩斯科夫说得直白:“担保得看协议内容,不能随便当冤大头。”中国外交部也强调,解决伊核问题得靠对话,反对单边制裁和武力威胁。这其实是在给伊朗划底线——中俄可以帮忙斡旋,但绝不会替美国的霸道行为买单。伊朗要是想让中俄出力,自己得先守住立场,别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再看美国的真实目的。表面上是谈核问题,实际上是想彻底掐断伊朗的军事能力。美国要求伊朗限制弹道导弹研发,甚至要把革命卫队从恐怖组织名单里除名,这都是在削弱伊朗的防御能力。更绝的是,美国还要求解冻伊朗被冻结的资金,但只能用于购买食品和药品,明摆着是要把伊朗的经济命脉攥在手里。这种“又打又拉”的策略,就是要让伊朗在谈判桌上彻底服软。

伊朗的处境其实挺尴尬的。一方面,国内经济被制裁得奄奄一息,民众抗议不断;另一方面,美国和以色列的军事威胁越来越大,连“萨德”反导系统都部署到了中东。要是真跟美国硬碰硬,伊朗的导弹虽然能打到以色列,但美军的航母和轰炸机也不是吃素的。所以伊朗才会在谈判中既强硬又妥协,想在保全面子的同时换取经济喘息的机会。

中俄的角色也很关键。中国一直主张“伊核协议不能单方面撕毁”,俄罗斯则跟伊朗有能源和军事合作。但两国都清楚,直接介入美伊谈判风险太大。中国更倾向于通过联合国框架解决问题,俄罗斯则在俄乌冲突中自顾不暇。所以中俄的支持会是有限的,伊朗要是想靠这俩大国当“护身符”,还得自己先站直了。

这场博弈的结局会怎样?大概率是“雷声大雨点小”。美国不敢真跟伊朗开战,伊朗也不想被彻底打垮。双方可能会达成一个“折中协议”——伊朗限制核活动,美国解除部分制裁,但革命卫队和导弹问题可能被搁置。不过这种协议的脆弱性很高,只要美国国内政治风向一变,随时可能再次撕毁。

说到底,美国的霸权主义才是中东乱局的根源。从伊拉克战争到叙利亚内战,美国打着“民主”“反恐”的旗号,把中东搅得鸡犬不宁。现在又想用同样的套路对付伊朗,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伊朗的反抗,其实是给那些被美国欺负的国家提了个醒:面对霸权,退让只会换来更多压迫,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让美国的拳头打在棉花上。

这场谈判,不仅是美伊的较量,也是国际秩序的一次考验。如果美国继续用武力压服他国,只会让更多国家倒向中俄;如果伊朗能守住底线,或许能为中东争取到一丝和平的曙光。至于中俄帮不帮,答案其实很清楚——帮理不帮亲,谁在维护公平正义,谁就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