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南京银行,不止想当“债券之王”

南京银行日前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双增的答卷。2024 年年报显示,实现营收 502.73 亿元,同比增 11.32%;净利润 201.77 亿元,同比增 9.05%  

其中,利息净收入 266.27 亿元,较去年增加 11.75 亿元,同比增长 4.62%;非利息净收入 236.46 亿元,较去年增加 39.38 亿元,同比增长 19.98%。尤其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30%,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出的贡献。 

同步发布的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南京银行营收 141.90 亿元,同比增长了 6.53%。净利润为 61.08 亿元,同比增长 7.06%。

南京银行从地方城商行成长为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本质上也是一家有特色的银行,其特色就是债券交易,被称为 " 债券之王 "。2024 年的债券牛市,给号称 " 债券之王 " 的南京银行大显身手的机会。

从 2024 年报中,笔者摘取了以下几个值得注意之处: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暴增近 330%,占净利润超三成

" 交易性金融资产 " 通常包含银行为了买卖赚差价而持有的债券、股票、基金等。2024 年是债券牛市,债券价格普遍上涨。南京银行作为 " 债券之王 ",这些债券的市场价值大幅提升,直接体现在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上。

年报显示,2024 年,该行公允价值变动总收益高达 73.77 亿元,而 2023 年只有 17.18 亿元。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增长,而这一增长几乎完全来自于 " 交易性金融资产 " 这一项——从 2023 年的 17.46 亿元暴增至 2024 年的 73.69 亿元。 

有意思的是,虽然公允价值大涨,但总的 " 投资收益 " 反而从 2023 年的 148.14 亿元下降到了 2024 年的 136.18 亿元,同比减少了 8.08%。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从 119.02 亿元下降到 94.23 亿元,降幅 20.83%。可见该行选择继续持有债券而非卖出锁定利润。

不过同步发布的一季报显示,一季度该行的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已经是 -2.16 亿元,同比下滑 111.94%。

零售信贷逆势提升,处置核销强度均有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 债券之王 " 在银行的信贷主业方面同样也获得了进展。

对公信贷需求强势,零售信贷需求弱,是今年银行年报季反映出的普遍特点。

比如,此前曾关注过的江苏银行,个人贷款增速从 2023 年初 11.36% 降至 2024 年末的 4.53%;江阴银行的个贷规模连续两年负增长,且降幅扩大——从 2023 年的 -2.73%,扩大到了 -7.60%;张家港银行的个贷规模增速出现巨幅收缩——从 2023 年的 3.34%,快速下滑到了 -22.85%; 

同样主要深耕江苏地区市场的南京银行却出现了逆势上扬(该行总收入大约 93.5% 来自江苏地区,其他地区只有大约 6.5%。江苏地区的营业利润占比近 98%,其他地区只有 2%),个人贷款余额 3201.94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362.20 亿元,增幅 12.75%。对公则增长了 14.86%。 

分类别来看,信用卡逆势提升最快,规模从 71.9 亿元大幅提升到了 114.6 亿元,房抵贷和消费贷业均有所提升,唯一收缩的是个人经营贷。

资产质量方面,南京银行截止 2024 年末的不良率为 0.83%,维持较低水平。此外,2024 全年不良余额新增 5.2 亿,同比少增 8.4 亿;年内不良新增 138 亿、核销 133 亿,同比分别多增 46 亿、54 亿,年内不良生成及处置核销强度均有增加。分行业看,2024 年末对公、零售不良率分别为 0.66%、1.29%,较年初分别下降 4、21bp,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制造业年末不良率 2.25%、0.97%,较年初上升 164bp、14bp。

人均薪酬 56 万元左右

随着年报的披露,南京银行的薪酬情况也浮出水面。

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南京银行在业务及管理方面共支出 141.2 亿元,较上年增长 2.6%。员工薪酬方面,总额达到 96.3 亿元,比 2023 年增加 4.6 亿元,涨幅为 5%。截至 2024 年末,该行员工总数为 18045 人,较上年末增加 1703 人,其中母公司员工 15085 人,主要子公司员工 2960 人。

依据年报数据计算,2024 年南京银行员工人均薪酬约为 56 万元,相较 2023 年的 57 万元略有回落。

高管薪酬方面,2024 年报还披露,扣除独立董事、监事会主席及监事后,南京银行共有 17 位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这些董事及高管合计领取的报酬为 2119.77 万元,人均薪酬为 168.15 万元。具体来看,党委委员郭俊的薪酬最高,达到 214.63 万元,副行长陈晓江、陈谐、江志纯、宋清松以及周文凯的薪酬均为 209.28 万元。首席信息官余宣杰和业务总监朱峰的收入均为 192.15 万元。(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蔡鹏程,编辑|刘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