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了,拒绝中国货,不准中国货转运,禁止中企在当地规避关税
刚开始那一刻,大家都愣住了。
美国又来了,又开始上演熟悉的戏码:挥着大棒,一边挑拨,一边许诺糖果。这次,它盯上的是欧盟,端出一锅热气腾腾的“关税减免”,嘴里还嚷着:只要你们跟我一道,封杀中国货、拦截中国转运、不给中企插足的机会,那我们就好好谈,关税这点小事,咱们一笔勾销。
听着像模像样,实则笑话一出。
现在谁还真把美国的“许诺”当回事?钢铝关税那事儿,欧盟不是早就被耍了一回?你以为这次会不一样?拜托,梦该醒了。
可话说回来,美国打的算盘还真不复杂。就是典型的——自己舍不得吃亏,又想让盟友多出血。中国制造抢了它的生意,咬牙切齿;可转过头来,美国人自己海淘中国货下单比谁都快,一边封锁一边剁手,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这事要是放在小国家身上,估计早被摆平了。但欧盟?那可不是省油的灯。
别看平时欧洲人说话慢悠悠,其实算盘打得比谁都清楚。跟中国做生意,不是情怀,是纯纯的利益。8000多亿欧元的年贸易额,这种量级的合作,谁真敢说断就断?德国人最清楚,奔驰、宝马、奥迪那三成销量砍掉,中国工厂歇菜,欧洲老铁们怕是连周末泡温泉的钱都没了。
法国人也不傻。你让巴黎香街少了中国游客?LV和Chanel怕不是要哭晕在更衣室。到时候连导购小妹都只能靠呼吸续命了。
美国想的太简单,它总觉得全球化是它的掌中玩物,想拉谁入局就拉谁,不玩了就拍拍屁股走人。可是时代真的变了。现在不是二十年前的世界了,中国可不是什么低价血汗工厂,中国是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中企不是在“转运”,人家是在升级、在布局、在走出去。哪像某些国家,只会在国内搭棚子演戏,满地鸡毛还硬说自己是主角。
所以当美国把这招“关税诱饵”抛给欧盟时,表面看起来像是拿到了剧本,其实背后早被人看穿。欧洲心里门儿清,跟美国混,最多蹭一碗汤,还不一定热;可要是惹恼了中国,连做菜的锅都给你端走。
说句直白点的,美国不就是想把欧盟绑上贼船,结果自己坐在甲板上吹海风,让别人下船打仗。套路深得很。
更荒谬的是,美国去年加的那些关税,九成全回流给了它自家消费者,物价飞涨,通胀上天,老百姓天天骂娘。那欧盟敢照搬?你看最近的法国、德国示威游行,民众怨声载道,哪还有余力跟着美国玩冷战?
其实吧,美国不是不知道这些,只不过它太希望重回那个指点江山的年代了,仿佛只要再使点劲、再给几个“甜头”,就能让整个西方听话点头,乖乖上套。
偏偏现在这套剧本演得太烂。
中国这边早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角色,手里不仅有牌,还知道什么时候出、怎么出。全球大市场、稳定的供应链、前沿的科技研发、不断提升的制造实力,这些可不是靠嘴皮子糊出来的。欧洲人想搭顺风车,中国这趟列车从不吝啬,但如果哪天你想一脚刹车,想试试看那锅冷汤能不能填饱肚子——欢迎试试。
欧盟这会儿是真有点两难。一边是美国的哄骗,一边是中国的现实。而现实这个词,不就是——每天20多亿欧元的生意滚滚而来,谁不眼馋?更何况这还是实打实能数出来的钱,而不是美国嘴里的“关税松动”那点不靠谱的许诺。
说到这,不禁要感叹一句,美国啊美国,你咋就这么爱表演?
你不愿自己过日子了,还不让别人好好过活。你能不能先把自己国内那一地鸡毛收拾收拾,再去管别人家客厅该怎么摆?
而且话说回来,中国也没说非得跟谁死磕。合作共赢这四个字,写在咱们这儿不下十年了。但如果有人非要当拦路虎,还张口闭口拿利益做交换,那咱们也不是没见识过小动作成瘾的货色。
所以,最后这个问题也甭藏着掖着了:欧盟到底会不会为了美国那点“甜头”,转身跟中国翻脸?
真要那样——那可真不是失望那么简单了。
是自废武功。
是舍本逐末。
是把自己的饭碗亲手砸得稀碎。
不过呢,话说回来,这世界也没那么傻。欧盟不是第一次被美国“套路”,也绝不是最后一次。但经历多了,谁还看不出来谁在逗谁玩?
该怎么选,心里早就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