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哈佛深陷“史上最严重”舆论危机
参考消息网4月21日报道 法国《回声报》网站4月19日刊发题为《哈佛大学:一个美国帝国的衰落》的文章,作者是索尔韦格·戈德卢克。文章摘编如下:
哈佛大学再次成为新闻焦点。几天前,这所大学反对联邦政府的指令,与美国总统展开了一场真正的较量。一段时间以来,哈佛已然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如同正在震动美国道德危机的一面镜子。
作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大学、美国精英的摇篮,在过去十个月里,哈佛大学一直处于诸多争议的中心。人们突然开始指责它压制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对反犹主义听之任之,是左翼分子的温床。人们甚至指责它破坏了精英统治制度,将对少数族裔和性少数群体的保护置于学术成绩之上。
哈佛大学学生刊物《哈佛深红报》的出版负责人塞勒斯·希尔意识到自己正在参与记录该校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他说,上一次哈佛校园出现如此激烈的情绪要追溯到越战时期,而这一次有一个情况前所未闻:哈佛从未经历过如此严重的舆论危机,对其声誉造成了罕见威胁。
该报主编迈尔斯·赫森霍恩2023年12月前往国会报道哈佛大学时任女校长克劳丁·盖伊的听证会,一个国会委员会就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反犹主义对她进行质询。这位女校长落入共和党议员设下的陷阱:她没能明确表示,把以色列打击加沙的军事行动称为种族灭绝违反了学校的规定。
盖伊事件是哈佛大学去年以来不断招致的麻烦的顶点。这一切始于2023年6月一场官司的败诉,当时美国最高法院终止了“平权行动”,也就是哈佛大学在招生中对少数族裔和性少数群体的优惠政策。
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哈佛校园充斥着抗议的声音。一些亲巴勒斯坦的学生组织在社交媒体上宣称以色列政权应对这场暴力负全责。对冲基金经理比尔·阿克曼是哈佛大学校友和捐赠者,他在社交平台X上有超过100万粉丝,他发誓要让这些学生在华尔街永远找不到工作。一个保守组织在校园里开着一辆卡车转悠,车上贴着这些学生领袖的照片和名字,称他们是“哈佛大学的反犹主义头目”。校园里不同族群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后,有人对哈佛大学提起了反犹主义诉讼,随后从哥伦比亚大学到纽约大学等精英大学,纷纷受到类似的起诉。
主修历史和经济的非裔大三学生拉克尔说:“我希望哈佛大学跟我一样相信,每个人都有权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不伤害任何人。”
在哈佛大学教授数学和经济学的埃里克·马斯金说:“我觉得学术自由在各大高校都受到打击,不仅仅在哈佛大学。”他认为“这种对言论日趋严苛的限制来自左翼,而右翼则制造了其他问题”。
两年前,埃里克·马斯金参与创立了哈佛大学学术自由委员会,该委员会有170多名成员。他介绍说,委员会成员每天都会通过内部联络群报告新发生的事件。他们会小心翼翼地选择措辞,以免冒犯那些身份认同脆弱且非常敏感的学生。比如,人们不敢说“女人”这个词,因为它被认为太具攻击性,而应该说“认同自己为女性的人”。
2020年非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被一名白人警察杀死后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黑人的命也重要”运动。尽管初衷是好的,但这最终导致社会的分裂,一边是被压迫者,另一边是压迫者,每个人都被困在固定的身份中,所有的辩论都充满了恶意。
快要退休的哈里·刘易斯教授已经在哈佛大学待了50年,他觉得,如今校园里的气氛就像是“易燃的火药”。他遗憾地说:“在一定程度上,这是我们教师和学校管理层造成的。”他认为“不仅强调身份认同,还强调我们的保护职责,这促使人们要求听不到任何他们不想听到的东西”。
亚裔大三学生凯特觉得,除了种族问题之外,学校还存在其他特权现象:如果你的父母曾就读哈佛,而且他们属于最富有的1%群体,那么你就有50%的把握可以进哈佛。在这所渴望社会正义却又半途迷失方向的大学里,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编译/王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