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彩绘盲道是好心,怎么好上加好?丨中听

评论员 王珍珍

最近,浙江丽水市独臂少女方寸心彩绘盲道的新闻引起网友热议。据方寸心自述,她在帮助盲人走盲道时,注意到盲道被占用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她向有关部门报备后开始了彩绘行动,希望“用看得见的颜色,画看不见的方便”提醒普通人关注盲道。

彩绘盲道事件被报道后,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加入了经报备后进行公益彩绘盲道的队伍,浙江宁波、江西南昌、河北石家庄、福建福州等地,也陆续出现了“彩色盲道”。

彩绘盲道被效仿的同时也有人不认同。“盲道设置是有标准的,不能这么添乱。”市民投诉称:“盲道的颜色不应该沦为某些人宣扬所谓童趣的对象,请还盲道本色。”也有网友称在盲道上画了画会让盲人触感降低,并且打滑,她的盲人好友因此摔了好几次跤。

我国《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明确,盲道的颜色宜与相邻的人行道铺面的颜色形成对比,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宜采用中黄色。

为何“宜采用中黄色”?此前,武汉市盲童学校体艺处主任张龙曾在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表示,盲道主要是为了帮助视觉障碍的人士行走,视觉障碍的人有两类,一为失明或称全失明,即盲人;二为弱视(低于正常视力60%),即低视力盲人。低视力盲人群体对红、黄、蓝三原色比较敏感,其中,对黄色辨识度最高。由此可见,盲道颜色为黄色相对而言效果最佳。

彩绘盲道行为发起的初衷是为了呼吁更多的普通人关注视障人士的出行问题,降低盲道占用行为。但是哪怕是经过报备程序合法的公益行为,也应该考虑实际使用者的需求,不能给视力障碍人士出行制造安全隐患,反而好心办了坏事。

彩绘盲道就像一面镜子,既照见社会的温度,也映出成长的烦恼。真正的文明进步,在于让每一份善意都能找到合宜的表达方式。这需要管理者的智慧,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理性参与。毕竟,通往包容社会的道路,需要我们共同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