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服务科创、投“早”投“小” 的“最后一公里”
通讯员 夏曙光
高质量发展以新质生产力为重要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促进创新资本聚集、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中小科创企业主导创新的客观现实要求金融服务介入企业发展的时间更早。在支持科创企业早期融资方面,引导基金等为代表的国有资本活跃度不断增强,为推动新兴产业等前沿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诸多制约国有资本服务科创、投“早”投“小”的问题也很突出,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国资功能性作用的充分发挥。探讨在以下方面如何寻求突破
一、强化早期投资机制,完善早期投资生态链
科创企业早期技术不确定性强、盈利周期长,与传统金融机构追求短期收益和低风险的目标冲突,导致金融领域资金供需错配,早期项目融资匹配度低。
新形势下,国有资本及国有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层面的功能性作用,加大力度参与早期科创领域投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逐步探索投资阶段前移,提高投资早期科创领域基金的国有资本出资比例。
国有资本通过参与基金投资等方式,重点培育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微企业和原始创新领域的科技企业,完善早期投资生态链,发挥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的资本引擎作用。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丰富科创企业融资途径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前沿领域的投资项目在颠覆性技术研发阶段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传统金融机构因风险偏好较低,倾向于支持中后期企业,导致早期资金缺口较大。
现阶段,针对产业链发展的部分领域金融资源分散,尚未形成覆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制约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据调查,仅有不到20%的银行信贷资源能覆盖种子期企业需求,尤其对于前沿新兴领域,缺乏全周期资金支持。
建议推动国有资本、产业资本联合设立“硬科技专项基金”,探索“技术入股 对赌回购”等混合投资模式;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研发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工具,探索“投贷联动”模式,分散早期技术研发风险;推动科创板、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互联互通,支持优质科创企业发行科创债券等使用多元化金融工具丰富融资渠道。
三、建立长期价值评价体系,完善创投绩效评价机制
引导国资服务科创、投“早”投“小”需要建立完善长期价值评估、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等,增强风险包容度。现有投资评估体系未能充分满足对长期价值评估的需求,导致国有长期资本在投资决策时面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难以准确评估长期投资的潜力和回报。
建立适合长期投资的评价体系应明确长期价值导向,从盈利能力、风险控制、战略契合度和时间价值等方面全面评估,培育超越财务回报的价值创造理念。长期投资评价体系强调考核周期与产业成长规律匹配,通过建立风险偏好分层机制实现对不同阶段项目的差异化评估,比如按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项目设定差异化的容亏率(如30�00%),对早期项目延长考核周期至5年以上等。
目前经济发展先进省份和地区已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设立长存续期限的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并要求根据国有创业投资基金等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作为目前创投行业第一大出资主体,引导基金、国资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一直是约束创投市场培育科技创新的投资红线,该政策解绑背后的逻辑在于建立更为宽松和灵活的容错机制,鼓励更多的国有资本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中去,有助于促进国资真正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耐心资本。
建议优化国有资本考核与评价机制,落实尽职免责,制定行之有效的容错免责条款,比如对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项目建立尽职免责清单,允许战略性亏损不计入当期考核;设置10%至20%的试错资金池,专项用于前沿技术探索。
四、建立健全风险补偿和经济激励机制
早期项目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大、成长周期长,因此投资的风险性也较高,短期投资回报率偏低。针对早期投资的上述特点,应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风险补偿措施和经济激励机制,激发国有资本投入科创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建议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方式为参与早期科创投资的资本提供实际的经济激励,提升长期投资的收益回报。比如在税收优惠方面,降低长期资本利得税或减免股息税,对于投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且投资期限较长的资本,可实施税收递延政策等。
优化国有资本参与科创领域投资基金的考核机制,将“科技成果转化率”、“产业链协同效应”等纳入绩效评价,弱化短期收益指标。通过深化产融结合与政策协同加速形成“技术突破—资本赋能—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
五、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丰富国有资本退出渠道
新技术从诞生到投入市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构建与其发展相匹配的资本市场体系。通过参与创投基金进行投资的方式是国资实现服务科创、投“早”投“小”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创投领域一直以来存在的“退出难”问题成为制约国资服务科创良性发展的堵点卡点。
目前国内股权投资行业出现一级市场估值虚高和二级市场疲软的情况,导致企业上市后估值倒挂,进一步加剧了创投基金的退出困境。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助于引导估值水平趋向合理并畅通资本退出路径。推动建设基金份额估值系统,加强信息公开和政策设计,支持发展S基金以及通过与有产业链整合需求的公司组建并购基金等方式,丰富基金退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