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这个大学生在村里打几十份“工”,没有工资却很开心

“我妈是全村最丢脸的人,全村人都笑话她,只因为我二十几岁回村种地。但其实,我在村里打着几十份工……”近日,山东烟台28岁返乡大学生姜利红拍摄的短视频在网络走红。

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笑容腼腆的小伙,穿梭在村头巷尾,帮留守老人修电视、教他们用手机、开车送老人去医院,主动为村民解决了许多难题。姜利红这样形容和乡土的牵绊,“村子需要我,而我也需要村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爆料电话:0531-85193656;邮箱:405617016@qq.com)

图源受访者社交账号

山间谷地,被称之为“夼”。全国带“夼”字的地名,十之八九都在胶东半岛。烟台的上山东夼村,便是其中一个。群山怀抱着静谧的村庄,村中的许多年轻人都已经离开。

4年前,在职场历经迷茫的姜利红,回到有些落寞的故乡,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他喜欢土地的“诚实”,“土地不会骗人,你付出多少,它也会给你相应的回报。”

姜利红说,回到村里的决定,源于一场自救:在CBD上班的日子里,抬头看着玻璃幕墙大厦,再加上周围都是步履匆匆的行人,他觉得眩晕;翻开手机通话记录,长长一串全是外卖的电话;加班到深夜,回家后还要报复性刷手机到凌晨两三点,生活节奏完全崩坏。

不过,刚回到村里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姜利红几乎成了“反面教材”。母亲叮嘱他,“除了下地干活,就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别到处逛,让人看见不好。”

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发现。姜利红在镇上快递站,看到堆积如山的农产品包裹,心中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年轻人在外都帮家里卖苹果,我还守着原产地,为什么不能试试?”于是,他开始尝试在朋友圈销售自家的苹果和樱桃。

凭着积攒下来的口碑,姜利红开了网店,生意渐入佳境。去年,他不仅将自家一万斤苹果销售一空,还帮二叔卖掉桃子,帮二姑处理滞销的秋月梨。这些实打实的成绩,彻底改变了父母的看法,姜利红也为此自豪,“现在他们逢人就夸,说我做的事有奔头。”

更让姜利红有成就感的是,他成了村里留守老人的“万能帮手”。虽然不是正式工作,也没有工资,但他在村里做的事情,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能够获得“打几十份工”的成就感。

信号源选错、音量被调静音——这些简单的小问题,却让村里的老人束手无策。有时,姜利红去帮老人“修电视”,结果只按了几下遥控器,电视就恢复正常了。

智能手机的使用问题更是如此。“连网、下载APP、注册账号,对我们来说就是动动手指的事。但对老人来说,每一步都可能是个坎。”姜利红觉得,做好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能给老人带来极大的安慰。

“有人问我图什么?我什么也不图。”面对网友的疑问,姜利红笑着回答,“老人们和我聊天,亲切地叫我小红,把地里刚摘的瓜果塞给我,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千金难买。”

今年开始,姜利红用短视频记录他的乡村生活,累计获得百万点赞。其实,比起用镜头,文学院毕业的姜利红更喜欢用诗歌记录日常,期待过一种可以“悠然见南山但不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他想要做一个合格的农民。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胡玲玲 路董萌 实习生 王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