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院线神作,没有之一
谁是《幽灵公主》的反派?宫崎骏作品,每次看都不一样!
不知不觉,小罗又一个多月没写影评了。
原因?
没片子。
电影市场,史无前例的惨淡。
我说的 " 史无前例 ",并非夸张的形容词,而是在阐述客观事实。
清明档集体扑街,票房倒退 11 年 ……
直至四月底,电影院还在 " 过大年 "。

如今的电影院,非但普罗大众不乐意去。
就连小罗这种狂热的发烧友,都极少消费了。
理由,当然是那些电影,乏善可陈,寡淡无味。
然而,纵观五一档,有一部神作,我不光自己买了票。
我还发动各种亲戚,带上各种侄子或外甥女,让他们统统去看了。

为什么?
我想让他们,吃点好的。
我想让那些孩子,在这个文化贫瘠的年代,知道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电影。
亲爱的读者,我也希望你能够明白——
真正伟大的作品,并不贪图调动观众一时的情绪,而是要探索人类灵魂深处的情感(见自己),寻找自然的奥秘(见天地),共振万物的和谐(见众生)。
当你看完并看懂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之后,你并不会大量地分泌多巴胺,而是会进入一种 " 贤者 " 的状态,百年孤寂,沧海桑田,仿佛自己的人生延长了数倍。
以下内容无关键部分剧透
《幽灵公主》
终极影评

小罗第一次看《幽灵公主》,是 2014 年。
彼时,少年的我,只觉得它故事凄美,音乐动人,是一部优质奇幻片。
直到长大,我又反复看了 N 遍,并对文化艺术产生了深层次的理解后——
我才发现,它并不仅仅只是奇幻冒险那么简单。
某种意义上,宫崎骏可能是按照现实世界来拍的。
01
猪
《幽灵公主》的开头,是广袤的森林间,一名 " 邪神 " 在郊外流窜。
日本文化中," 邪神 " 是不祥的恶灵,类似于中国的 " 瘟神 " 或 " 五鬼 "。
邪神推倒了树木,狂躁地冲向了人类的村庄。
与此同时,一名少年,跨过了无尽广阔的森林。

少年伫立于天地之间,他的神情和动作,充满了迷茫与不安。
伴随画面,低音提琴和大提琴声响起,为作品奠定了物哀的美学基调。
接着,小提琴和木管乐器,扩大了情感的层次,营造出了恢弘的史诗感。
二胡加入之后,给整部电影增添了浓郁的东方色彩,与西方文化区分开来。
没错。
短短一分钟,宫崎骏和久石让,就带观众进入了独属于东方世界的艺术空间。

少年阿席达卡,为何会那么迷茫与不安?
邪神四处破坏,令村中的少女遭遇危险。
千钧一发之际,阿席达卡用弓箭,击杀了邪神。
之后阿席达卡发现,邪神,是一头巨大的野猪。
野猪去世前,告诉阿席达卡和村民们:
你们这帮卑鄙的人类
我要你们抵偿我的痛苦和怨恨

击杀野猪后,拯救了村庄的阿席达卡,并未感受到某种英雄的荣誉。
看着野猪的尸骨,他反变得更加迷茫与不安,产生了莫大的悲伤。
原因一,是他的右臂受伤了,被邪神种下了会逐渐扩散的诅咒;
原因二,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还是错的。
村里的巫婆告诉他:
这个是在野猪身体里找到的
它令野猪骨碎肠裂
受尽极度的痛苦和折磨
否则野猪也不会变成邪神

巫婆说,此刻西方的地域,正在发生不祥的变故。
你去那里,才有可能找到办法,解开邪神的诅咒。
于是,阿席达卡向西出发了。
他既是为了,解开右臂上的诅咒。
他也是为了,揭开那 " 野猪邪神 " 事情的真相,找到内心迷茫与悲伤的由来。

故事到此,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不至于吧?他不就杀了头猪吗?
是的。
小罗相信,现代的很多人,都无法做到像宫崎骏那般,理解阿席达卡的悲伤。
因为现代的很多人,都只会关注 " 人 " 和 " 自我 " 本身,根本无法理解万物和自然。
很多人都不会知道,猪,其实是有正常乃至强烈的内心情感,和认知能力的。

和人类一样,猪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能识别上百个不同的个体。
并且,猪会因为各种事情,产生恐惧、快乐或忧郁等复杂的心情。
换句话讲——
猪,除了不会讲话之外,其实跟人相比,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就是为什么,重视动物保护的发达国家,规定对猪进行屠宰前,必须先人道致昏,甚至会给猪听音乐,为其提供各种玩具。
这也是为什么,《幽灵公主》中,野猪是第一个登场的角色,并且戏份举足轻重,给观众和阿席达卡,带来一种沉重的感觉。

千万年来,人类把野猪,驯化成了家猪。
人类将一种原本拥有爱恨情仇的生灵,变成了冰冷的肉源。
因此,在宫崎骏的想象中,猪,一定对人类充满了怨念和仇恨。
而阿席达卡和他的同胞们,作为尚未被现代文明洗脑的原始族群,并不会把猪视作成冰冷的肉源。
在他们的认知里,无论是猪还是人类,都是自然万物的一环,都是值得被尊重的,自然养育的生命。

怀揣着莫大的迷茫与悲伤,阿席达卡来到了西方的地域。
在这里,他看见了又一种,与人类纠缠不休的生灵。
02
犬
阿席达卡和幽灵公主的第一次相遇,是在河流边。
为了开采矿石,人类的炼铁厂破坏森林,跟其他动物爆发了大战。
河流边,炼铁厂的两名厂工身负重伤,被路过的阿席达卡救了下来。

与此同时,阿席达卡看见,对岸有一名女孩,在跟自己做同样的事。
只不过那女孩,救的并不是人。
而是被人类枪支打伤的,犬。
这,就是两人的第一次相遇。
表面截然不同,甚至彼此对立。
但实质上,他们却又殊途同归。

与 " 野猪邪神 " 不同——
森林中的犬,虽也身中枪弹,痛恨人类,可它们的行为,并不那样极端。
多年以前," 犬神 " 莫娜在山脚下,发现了一名,被人类当诱饵用的弃婴。
莫娜把弃婴带回家,用自己的犬奶,将弃婴抚养长大。
这名弃婴,就是被人类称作 " 幽灵公主 " 的女孩:小桑。
多年以后,小桑视莫娜视为母亲,帮莫娜疗伤,与森林动物并肩作战。

而当阿席达卡来到森林,莫娜也并没像 " 野猪邪神 " 那样,横冲猛杀。
在两人互帮互救,互生情愫后,莫娜也接纳了身为人类的阿席达卡。
阿席达卡,也像现实的人类一样,跟犬族结下了伙伴的缘分。
为什么?
为什么无论在电影里,还是在现实中,同样都是动物——
猪与犬的命运,它们跟人之间的关系,竟是如此不同呢?
冷知识:现实中,猪的智商和认知能力,其实是高于犬的。
电影里,宫崎骏也借莫娜之口,强调了这一点。

现实中,据科学研究——
人,之所以会区别对待猪和犬,主要是因为脑成像导致的认知偏见。
人在看到犬时,大脑会自动激活梭状回面孔区,将犬的面部特征拟人化,从而产生 " 亲近 " 的感觉。
猪的面部特征,则无法自动激活人脑的梭状回面孔区,无法让人产生同为智慧生命的亲近和共情。
所以主观上,人在看到猪时,会本能地产生 " 恶心 " 或 " 恐怖 " 的感觉。

说白了,猪和犬,本无区别。
是人的分别心,使猪和犬承受了不同待遇。
不久之后,炼铁厂烧山放烟,企图引诱野猪群出来,从而赶尽杀绝。
聪明的野猪群,明知道这一切,但为了捍卫家园,仍选择誓死迎战。
山脚下,家猪的祖先勇猛前进,人类则对其展开了大屠杀。
你看——
某种意义上,人真正比猪优越的,不过是狡诈、无耻和残忍。

目睹了这一幕幕惨剧,阿席达卡似乎明白了什么。
旅途开始前,他只会完全站在人类的视角,用一把弓箭判是非,击杀邪神;
旅途将完时,他知晓了天地的奥秘,找到了悲伤的由来,与万物达成了共振。
野猪群惨遭屠杀之后,他剔除了自己的分别心,试图帮助动物们,劝退人类。

可人类,却总冠以文明的姿态,去干世界上最野蛮的勾当。
03
禅
《幽灵公主》的故事背景,是公元 14 世纪到 16 世纪。
彼时,宋代的禅宗文化传扬到日本,并因幕府和武士的鼎力支持,达到鼎盛。
而作为宫崎骏为数不多的 " 成人向作品 ",这部电影所表达的内核,也正是禅心。
阿席达卡口中,那 " 澄净的眼光 ",其实就是没有主观本能的、如镜般客观透彻的禅心。

在宫崎骏的构思中,人类诚然对树木和生灵,做下了极度残暴的事情。
但他认为,人类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因为人性本恶,而是源自无知。
野猪化作邪神,是因为中了枪弹;莫娜痛恨人类,也是因为中了枪弹。
而把枪弹打在它们身上的,则是炼铁厂的领导者:黑帽。

别问我为什么黑帽要戴红帽子,我也不知道
假如,这是一部平庸的环保题材电影,主题是批判人类,歌颂大自然。
那么,导演就会尽可能体现森林的优美,和黑帽的罪孽。
即便是周星驰,也不能免俗,不能例外。

但宫崎骏,没有那样简单粗暴地去拍。
纪录片《幽灵公主诞生物语》中,宫崎骏曾透露——
黑帽出身自穷苦人家,被迫嫁给了外国的一名海盗。
因丈夫的残暴无情,她亲手杀死了丈夫。
之后,她带着丈夫的财宝回到日本,创建了炼铁厂。
而炼铁厂内,几乎所有人,都对她无比崇拜和敬佩。

对病人,她极尽人道,亲手为其洗伤口,给予了他们合适的工作和尊严;
对女人,她一视同仁,为其专门造了轻型枪支,给予了她们平等与力量;
对工人,她以身作则,跟大家同进共退,什么脏活累活都肯自己动手干。
说白了,黑帽搁现在,就是一个妥妥的企业模范,女权主义的杰出代表。
而即使搁电影里,她也是乱世之中,难得伟大的善人。

可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善人,却做出了极为恶毒的行径。
为什么?
分别心。
在黑帽的认知里,人是人,猪是猪,犬是犬。
她认为 " 幽灵公主 " 是被野狼夺走了心灵的,可怜的女孩。
但其实,小桑在犬族中长大,从小受尽疼爱,长相和心灵都无比美丽。
小桑跟阿席达卡,都是自然的美好生命,他们不受世俗的浸染,天人合一。

被世俗浸染的黑帽,则没能共振万物的和谐,做不到天人合一。
她疯狂攀爬科技树,为了人类的发展,不惜残害生灵,蔑视自然母亲。
她看似伟大,实则狭隘无知,不懂禅宗那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观。
电影的最后,黑帽率领现代化的军队,用人造的枪火,企图毁灭森林之神。
阿席达卡,则用木制的弓箭,试图阻止黑帽,挽回人类内心原始自然的良善。

弓箭 vs 枪火。
这是古典文化,与现代工业的真实对照。
这也是宫崎骏作品,与其他动画电影,一个极为不同的地方。
当大家都在疯狂攀爬科技树,比谁的视听更炫丽、技术更眼花缭乱时——
宫崎骏,却始终用那一支画笔,以不变的艺术恒心,应对时代的浮躁与多变。

孰胜,孰败?
我认为,取决于你怎样衡量,你有怎样的价值观。
诚然,当今的很多作品,都能够盛极一时,在票房层面超越宫崎骏。
但,纵观动画电影界——
似乎只有宫崎骏的作品,能做到在世界各国,接连不断,反复上映。
那近乎永恒的艺术生命,就如同梵高、贝多芬、莎士比亚、曹雪芹。

最后,小罗想再强调一次,我开头写的那些文字——
亲爱的读者,我希望你可以躲避科技与狠活,吃到些真正有营养的东西。
在这个文化贫瘠的年代,我希望你能够明白,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电影。
电影不会死去。
就算我们长期都没有可看的新片。
也还有很多付诸了艺术心血的永恒经典,足够填补我们的人生,值得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