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明白世界很多道理,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从小到大读了很多书,听了很多人的演讲,知道了许多人生道理。这些道理如光划破黑暗,如巨浪震颤心灵,读起来朗朗上口拨动心弦、想起来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但遇事后发现,这些道理平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真到用时却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为什么我们懂得越来越多,却还是看不清谜底,抓不住机会,甚至过不好这一生?
芮小丹说过一句话: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就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
所有的道理都是有道理的,只是知道,不过是心灵鸡汤加了几滴哲理的香油,没有实际的用处。知道是一回事,去思考,去结合自身实际,去适时的加以变通和实践,才是更重要的。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详细的端详过自己了?镜中这个人已经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命运的捉弄,生活的风霜,已经让他忘掉了曾经立志的方向,在日月交替里麻木的存在,在年岁轮回里平庸的活着。在奢望中幻想,在懊悔中期盼。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改变这种撩不起激情拨不起欲望的生活?
《道德经》里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了解他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则更高明。战胜他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我的人则是真正的强者。
多数情况下,我们被生活强制规范的活着,只有能够自律的人,才能够有机会超越既定的模式,真正的为自己活着。
王庙村村民的工作环境是全家绑在一起的辛苦,如果是公司行为的话,格律诗的官司不但不可能打赢,甚至可能坐牢。
丁元英对人性了解可谓通透,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他对韩楚风这样说道:对农户,从基础设置就不给他们期望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我救不了他们,我能做的,就是通过一种方式让他们接受市场经济的生存观念,能救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
丁元英的话很绝情,但非常现实,多数情况下,社会不可能对你含情脉脉,他总是在你容忍的边界线上试探你,让你用最大的努力获取最小的价值。但是,绝大多数人是缺少主观能动性的,习惯于被生活规范自己,却从不主动让自己规范好自己。
鸡蛋,外部打破是食物,内部打破,是生命。
丁元英在古城,住着没有空调的出租屋,吃着街边摊和方便面,就已经非常满足了。当芮小丹好奇的问他,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究竟在干什么的时候,丁元英是这样回答的:
丁元英说:“谈不上研究,关注而已,对文化属性感兴趣。”
芮小丹问:“文化属性?没听过这个词,这个很重要吗?”
丁元英说:“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根据和私募基金的约定,丁元英这几年是不能够碰股票的,而且他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只要一个电话,别人就会给他送钱送物,甚至屁颠儿屁颠儿的跑来陪他一块儿快乐生活。
但丁元英却主动的选择了这种苦行僧般的生活。因为,人越高级,对自己越狠,用文雅的话来说,就是越自律。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人活到极致,必懂得节制。说得就是自律。
自律往往意味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诱惑,而且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专注力和思考能力。在自律过程中,会对自身的行为、思想和情绪有清晰的觉察,会不断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
只有这个时候,才能真正的思考所有道理,并且能够真正的让这些道理融入自己的言行,直到这个时候,人才能真正的懂这些道理。
从生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大脑会因自律而分泌出内啡肽,区别于刷短视频、玩游戏所分泌出的多巴胺快乐,内啡肽这种快乐需要我们付出努力,甚至饱受煎熬。
但它的快乐能够维持很久,最终助力你获得成功。
所有搞砸的人生,都是从放纵中得来的。
当你主动选择自律,让自己不自由的时候,这个世界才能给你更多的自由。
成长,就是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做自己为难的事。逆着自己人性成长,顺着别人的人性去做事。只有这样,才能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边界,让自己一步步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