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老人白内障久拖竟成“黑内障”!专家:拖延治疗或致手术风险倍增

今年85岁的彭爷爷(化姓)因双眼视力下降20余年,近年来几乎失明,生活极为不便。近日,在子女的陪同下,彭爷爷来到常德爱尔眼科医院检查,希望得到改善视力的方法。

经检查发现,彭爷爷的白内障已发展至“黑核”阶段——晶状体完全浑浊并呈黑色,核体硬化如石,手术难度极大。

白内障专科张宇院长介绍,白内障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引发的浑浊。如果把健康的眼睛比作生鸡蛋,晶状体就像透明的蛋清。

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蛋白质逐渐"煮熟"变性,核体硬化变黑。当核体密度过高、透光性完全丧失时,即形成“黑核”。此时患者几乎无法感知光线,手术需借助超声能量击碎硬化核体,操作复杂且风险倍增。

张宇院长强调,“黑核”不仅导致失明,还可能引发继发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需摘除眼球。此外,拖延治疗会大幅增加手术难度,如核块过硬可能损伤后囊膜,导致手术风险增加。并且硬核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水肿几率明显增加,可能术后恢复更慢,严重时可能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需要行角膜内皮移植手术。

针对彭爷爷的复杂病情,张宇院长及其医疗团队制定了个性化手术方案。通过超声乳化技术,成功击碎并吸出“黑核”,并植入人工晶体。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还植入了张力环,维持囊袋的张力,使人工晶体位置稳定,减少后期晶体移位、囊袋皱缩的风险。手术十分顺利,术后彭爷爷左眼视力明显得到了改善。

张宇院长提醒广大市民,白内障莫等“熟透”再手术!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眼病,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方法。一旦白内障影响日常生活,应尽早手术,避免病情恶化至“硬核”、“黑核”阶段。拖延治疗不仅可能提高手术难度,降低手术效果,还可能因核体过硬增加并发症风险。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常德爱尔眼科医院 余佳语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