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金价狂飙银行喊刹车,“手续费吞6成收益”

黄金已经成为了全民讨论的“顶流”。

4月16日,现货黄金冲破3320美元/盎司历史高位,国内周大福、周生生等品牌首饰金价突破1000元/克,黄金市场持续陷入狂热。

在行情飙升之际,银行机构却开始了一轮“降温”行动。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机构密集发布贵金属业务风险提示公告;广发银行、江苏银行等更明令禁止信用卡资金流向黄金等投资领域。

排排网财富研究员卜益力向时代财经表示,投资者用信用卡资金频繁短线操作套取价差,会放大黄金市场波动性。金价下跌时,大量投资者或被迫平仓止损,引发“多杀多”,加剧价格下跌,导致市场恶性循环。此外,短期内大量信用卡资金涌入黄金市场,会造成人为供需失衡,推高金价、形成泡沫。这种非理性行为既影响黄金市场定价效率,又损害市场公平与稳定,对长期投资者不利。

与此同时,多家银行同步上调黄金积存业务投资门槛。4月8日,光大银行将积存金定期投资起购金额从700元上调43%至1000元,创下近期最高调整幅度;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机构则分别将最低购买金额调至750元、800元。

此外,随着金价走高,手续费对收益侵蚀明显。广东投资者李女士(化名)向时代财经表示,其近期17万元积存黄金交易获利820元,手续费却占超500元,“银行手续费吞掉六成收益”。

为此,许多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呼吁银行等机构降低黄金交易手续费,“再不降手续费,我就要转战场内黄金ETF了”“手续费太贵,收益都给平台了”。

金价涨得凶,银行“泼冷水”

高盛集团、瑞银瑞银等机构在近日分别将黄金年底目标价上调至3700美元/盎司和3500美元/盎司,看涨情绪持续升温。

然而,与市场狂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融机构的集体“降温”行动。

“最近咨询黄金的客户,半数是第一次接触贵金属投资。”广州某国有大行理财经理张庆国(化名)向时代财经透露,部分投资者甚至误以为黄金“只涨不跌”,对保证金规则、强制平仓机制一无所知。

4月14日,建设银行发布年内第三次贵金属交易风险提示,强调“价格波动加剧,需合理控制仓位,及时关注持仓情况和保证金余额变化情况”,这已是该行继2月12日、3月21日后的第三次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