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美关税政策可能进一步推高蛋价

美国政府近期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关注,而鸡蛋这一民生商品的价格波动,正成为关税政策负面效应的缩影。从禽流感引发的产能危机到供应链断裂,再到关税政策的“自残式”反噬,美国鸡蛋价格飙升的背后,折射出单边主义政策与全球化现实需求的深层矛盾。

美国对进口饲料原料(玉米、大豆)加征25%关税后,蛋鸡养殖成本飙升。数据显示,每只蛋鸡的日均饲料成本从0.8美元涨至1.2美元,每枚鸡蛋成本增加0.4美元。同时,美国对墨西哥鸡蛋实施“配额 高关税”政策,合法进口价从2美元/枚涨至8美元,黑市价格甚至突破13美元。

美国试图通过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却因此前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关税遭到反制。丹麦、瑞典等国拒绝向美国出口鸡蛋,荷兰养殖户更直言“除非撤销禽类产品关税,否则不会扩大出口”。这种“双输”局面导致美国不得不依赖高价走私蛋,进一步推高市场成本。

美国多地超市实行“每人每周限购两盒”政策,货架常在清晨售罄。黑市则通过加密货币交易走私蛋,月销量超50万枚,价格比亚马逊平台高3倍。普通家庭主妇每周抢购鸡蛋的场景,成为美国经济政策失灵的荒诞注脚。

特朗普政府宣称关税能“让美国再次伟大”,但经济学家指出,关税本质是“自残式武器”。前财长萨默斯批评其为“史上最大经济自残”,预计美国消费者将多支付6600亿美元,通胀率进一步攀升。

从“关税大棒”到“鸡蛋黑市”,这场危机不仅是经济政策的失败,更是全球化时代民粹主义的缩影。若美国继续沉迷于贸易保护主义,最终受损的不仅是鸡蛋货架,更是其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