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公布强基计划,体测是必选项

日前,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强基计划陆续公布。复旦大学今年共有9个专业招收强基考生,上海交大共有8个专业安排强基考生。

两校在复试环节都安排了体测,凡是缺席体测的学生都将被取消校测成绩。

复旦大学:

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所在省份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以下两类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

A类:综合素质优秀、成绩优异的考生;B类:基础学科拔尖,在高中阶段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等奖(金牌)、二等奖(银牌)的考生。

A类考生可于4月21日至5月10日登录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B类考生可于4月21日至5月6日登录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5月8日前发布破格资格审核结果。破格资格审核通过者可获得破格入围资格;审核不通过者可登录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重新以A类考生报名。

高考后6月15日前举行初试,初试形式为笔试;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测试文史哲综合知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测试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测试计算与算法,物理学类专业测试物理,化学类专业测试化学,生物科学类、基础医学专业测试数理化综合。

A类考生依据初试成绩,按专业(类)分别划定全国统一及格线,按不超过分省分专业计划数的3倍划定不低于及格线的初试合格线:初试合格方可入围校测复试,初试不合格不再进入后续选拔环节、不计校测成绩;获得破格入围资格的B类考生不参加初试,直接入围校测复试面试。

6月22日前举行复试,复试根据报考专业设置笔试、面试、体育测试等环节。

报考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类专业的A类考生须参加笔试和面试,报考其他专业(类)的A类考生直接参加面试,B类考生直接参加面试。

体育测试将于面试后进行,体育测试成绩将作为综合成绩同分情况下的排序依据之一;所有考生均须参加体育测试,无故缺席体育测试者将被取消校测成绩。

学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对于学业优秀的学生,将在本硕博衔接培养、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同时,建立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

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入学后原则上本科阶段不得转到强基计划招生之外的专业就读。

上海交通大学:

各省(区、市)符合202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生。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综合素质优秀、成绩优异的考生;第二类:基础学科拔尖,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的考生(获奖名单以中国科协(http://gs.cyscc.org/)公示为准)。

上海交大此次强基计划共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物医学科学、工程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八个专业招生。这八个专业都定制特色培养方案,学生与相关专业导师双向选择后进行本博衔接培养,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考生仅可选择一个专业组别进行报考,组内可报考多个专业,各专业组别单列计划,单独排队入围及录取。

即日起至5月10日24时前,考生可登录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248)。

第二类考生可于即日起至5月7日24时前,登录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248)按照系统提示完成报名。学校将依据各学科国家决赛竞赛成绩排序对第二类考生进行审核,审核结果预计于5月8日在报名系统中公布。

所有按要求完成报名的考生可参加上海交大组织的笔试(高考后一周内)。报考Ⅰ或Ⅱ组的测试科目为“数学、物理”,报考Ⅲ组的测试科目为“数学、化学”。根据笔试成绩,按照不超过各省(区、市)各专业组别招生计划4倍的比例,分别确定各省(区、市)各专业组别笔试通过考生名单,末位同分考生均予以入围。未通过笔试的考生不参与后续环节及录取成绩排序。

在高考成绩公布前,对笔试通过且完成强基计划志愿确认的考生进行综合面试和体育测试。体育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BMI)、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1分钟跳绳,体育测试成绩作为综合成绩同分排序的依据,体育测试无故缺席的考生取消录取资格。考生因身体原因(含残疾或重疾考生)不能参加体育测试的,经申请及审核通过后可免予参加体育测试,体育测试成绩计为60分。

破格入围的第二类考生不参加笔试,将结合学科特长单独进行综合面试,得分为高校考核成绩,体育测试要求相同。

对符合培养要求的强基计划学生实行本博衔接培养。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学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

本博衔接专业范围见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具体专业招生名额、学费标准等信息以当年度学校公布的工作方案为准。强基计划学生转段成功须符合学校当年度免试攻读研究生要求且落实直博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