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春茶“鲜叶贷” 助力绿叶变“金叶”
梦里茶乡,画里舒茶。在舒城县舒茶镇这片被茶香浸润的土地上,农业银行的金融“活水”如细雨润物般滋养着茶农的期盼。
六安农行舒城县支行客户经理赴茶园开展现场调查。
红色土地,打造绿色名片
1958年9月16日,为响应国家号召,舒茶镇人民手拉肩挑,在青岗岭上高标准开辟梯式茶园,命名为舒茶九一六茶园。随着五百里六安茶谷的精心打造,九一六茶园荣膺“中国最美茶园”。国家认可为舒茶镇赋予了独特的红色文化内涵,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舒茶镇以九一六茶园为主体,带动茶产业蓬勃发展,以舒城小兰花为代表的茶叶品种,被纳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清晨6时许,晨雾尚未褪去,舒茶镇石塘村古尖香茶场的茶山上已有忙碌的身影点缀其中,1300多亩茶园迎来今春首采,近千名采茶工身背竹篓开始辛勤劳作。50余岁的钱让转是最早一批采茶的村民,只见她手指轻轻一捻,鲜嫩的茶叶便落入茶篓。钱让转笑着说:“我平时帮老板家采茶、炒茶、除草、栽茶,收入能有万把块钱呢。”
信贷支持,解决燃眉之急
茶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力量。作为安徽古尖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啟明多年来坚持雇佣当地村民采摘鲜叶,以古法炒制手工茶。他介绍说:“目前茶厂建有良种茶园1350多亩,建成了标准化生产车间,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我们每年给脱贫户分红打卡,常年提供三四十人就业,茶季最多的时候每天有700多人。”这既守护了传统技艺的薪火,又为山间茶农铺就了稳定的生计之路。
然而今年采摘季,随着订单增加与生产规模扩大,吴啟明面临资金周转压力。农行舒城县支行了解到需求后,立即组织客户经理上门调查,送去最新金融产品——春茶“鲜叶贷”,高效完成系统上报、审批等工作,成功为其发放贷款100万元,为新茶采摘与炒制提供了坚实保障。
“我们茶厂与农业银行一直有合作,这次农行知道我有资金需求后,仅用三天时间资金便到账了,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吴啟明感慨之余,也对产品全面提档升级、打造名优品牌增强了信心。
六安农行舒城县支行客户经理在茶叶收购点开展现场调查。
政银合作,助力产业升级
数据赋能茶产业,正逐步从想象变为现实。在当地政府政策保障和农业银行金融支持下,近年来古尖香茶场投资建设了数字茶园管理平台,包括智慧茶园种植管理系统、茶园物联网视频监控、茶叶区块链追溯管理系统等模块,实现了茶园管理“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过去巡山全靠脚力,现在屏幕前就能掌控茶园情况,还方便人员调度。我们配备了无人机辅助,进一步监督茶园生产情况。”吴啟明说,“没有科技加持,就无法进行科学管理,也无法提升茶叶品质。”
在古尖香茶场,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智慧茶园管理方面,也体现在加工生产方面。当天采摘的鲜叶经过摊青后,交由4条智能化清洁化加工生产线进行杀青、理条、烘干,整套流程无需人工操作,使茶场年产量从2万斤跃升至如今的6万斤,同时茶叶品质也得到保证。
据吴啟明介绍,2017年以来,公司陆续对老茶厂进行改造,融合红色文化、茶文化和农耕文化,着力打造集生态茶园休闲体验、旅游观光、茶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助力乡村振兴。
舒城小兰花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农业银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近年来,农业银行舒城县支行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守服务“三农”主责主业,深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一支支专业的党员先锋队常年穿梭于田间地头,助力农户抢抓农时,支持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农行舒城县支行已累计发放涉茶产业贷款近2000万元,乡村振兴领军银行的成色更足,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下一步,农行舒城县支行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进茶园、帮茶农、扶茶企、解茶困,不断强化金融服务,助力“舒城小兰花”产业发展,真正将茶香绿叶转变为“致富金叶”,铺就一条乡村振兴致富路。(李佳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