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美国机型中国产线突遭停产关税豁免或促“复活”转机
03:04
全球供应链震荡再起波澜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4月13日在社交平台披露,中国境内负责组装美国市场iPhone的生产线已于4月9日全面停工。这一突发状况恰逢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于当地时间4月11日宣布,将智能手机等产品移出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125%对等关税清单,使得停产事件背后的政策博弈更显扑朔迷离。
关税政策急刹车引发连锁反应
此次停产的直接导火索指向美国对华加征的惩罚性关税。根据CBP最新公告,涉及豁免的产品包括智能手机、路由器及部分计算机设备,政策调整自公布之日起即时生效。值得关注的是,被豁免的智能手机品类中,iPhone占据核心地位——2023年数据显示,美国市场销售的iPhone中约78%产自中国。
产业链人士透露,停产决定源于苹果公司对关税成本的预判。按原定125%关税计算,每部输美iPhone将额外增加约180美元成本,这相当于iPhone15基础机型批发价的35%。在关税豁免政策出台前,苹果已启动应急机制,暂停相关产线运作以规避潜在损失。
政策晴雨表牵动全球神经
郭明錤在分析中指出,中国产线是否复工将成为观察美国关税政策走向的关键指标。尽管CBP的豁免决定暂时缓解了市场焦虑,但特朗普政府时期遗留的301条款关税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该政策赋予总统无需国会批准即可调整关税的权力,为后续政策变动埋下伏笔。
行业数据显示,受影响的iPhone组装线涉及郑州、深圳两地工厂,月产能约280万台。若持续停产,将直接影响苹果第二季度5�%的全球出货量。供应链管理专家指出,苹果目前维持着45天的零部件库存缓冲期,这为政策观察留出了关键时间窗口。
地缘政治下的制造版图重构
此次事件再次凸显全球电子产业的地缘敏感性。尽管近年苹果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在印度、越南等地新建14个生产基地,但中国仍承担着全球82%的iPhone最终组装任务。特别在高端机型领域,中国工厂在精密制造、良品率控制等方面仍保持显著优势。
值得玩味的是,关税豁免清单特别注明智能手机而非具体品牌,这种表述既为政策执行留下解释空间,也反映出美国在科技产业竞争与市场现实之间的微妙平衡。2023年财报显示,苹果美国市场营收占比达38%,任何供应链波动都可能引发百亿美元级别的市场震荡。
产业韧性面临终极考验
随着关税豁免政策的落地,多家机构预测相关产线有望在72小时内重启。但更深层次的挑战已然显现:全球智能手机产业年均3.2万亿美元的庞大体量,正被迫适应政策即生产要素的新常态。苹果供应链的此次急停急启,或将成为观察中美科技产业博弈的经典案例。
2025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