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格局变动下,中餐出海面临哪些变与机?
当前世界格局迎来变动,部分贸易往来趋向不明朗。
在此背景下,中国不仅打开门走出一条路,中国的互联网平台也在以自身的服务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向外发展。
中国企业正在用实践证明,全球贸易不会因挑战而停滞,中国企业正自信地“走出去”。
“西边不亮东边亮”
从实际情况看,全球贸易面临的挑战反而会使全球其他国家与中国的连接更加紧密。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赵先德认为,当前的局势给中国提供了与韩国、日本、东南亚乃至欧洲深化合作的机会。此前,中国产能和供应链出海的趋势就已经十分明显,赵先德认为这是中国自身发展、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影响力的内在需求。
中国企业在贸易格出现变动之际,可以通过出海寻求新机会。
目前,全球贸易格局正在重构。不少企业选择出海,一是因为看到当地市场的机会,出海为了服务当地消费者,二是为了树立国际化品牌形象,提升长期竞争力。过去,中国以出口工业制品为主,随着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的文化在海外掀起风潮。
餐饮消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过去中国餐饮出海往往是海外的华人华侨、留学生因创业需求,寻找国内的餐饮品牌合作开设的授权加盟店。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主动出海,甚至将出海作为国际化发展战略。
东南亚已成为中国餐饮出海的首选。《中国餐饮出海发展报告2024》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出海首站选择东南亚地区的品牌占比为34.8%。以新加坡为例,当地市场在接纳中餐上有天然的优势。新加坡的餐饮市场规模不大,约96亿美元不到全球市场份额的1%。但受益于其地理位置和较高比例的华裔人口占比(74%),新加坡成为了近年诸多中餐品牌选择的出海首站,并通过新加坡辐射整个东南亚市场。
近年来,中国大陆的饮品品牌在出海首站上多选择东南亚地区,如蜜雪冰城的海外首店开在越南,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的海外首店开在马来西亚,喜茶、瑞幸咖啡的海外首店开在新加坡,甜啦啦、益禾堂的海外首站设在了印尼。
新加坡全球食材供应链联盟副秘书长周鹏邦指出,从全球视野分析,东南亚市场或许是中国餐饮供应链企业出海的“新蓝海”。目前,海外中国餐饮门店已经发展到近70万家,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预计会进一步增长。
机会在哪?
变化之下,中国餐饮业迎来出海新机会。
赵先德表示,中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仍以投资和出口为主,消费市场难以迅速扩大。但中国可以通过产能和供应链的出海,为上述各国(韩国、日本、东南亚乃至欧洲)的产业发展和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供应链端,受贸易政策变动影响,原有的供应链出现了变化,新订单的协商正在推动中国餐饮对外展开交流。以牛肉出口为例,据“中国肉类协会”官微,4月1日,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等一行就到访中国肉类协会,并强调乌拉圭正在积极推动冰鲜牛肉等优质产品对华出口,希望中方在市场准入和产品推广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而从政策端看,近年来有关部门发布了不少举措,鼓励中国餐饮出海。2024年3月,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弘扬中华优秀餐饮文化,提升中华餐饮国际影响力。支持餐饮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推动中餐厨师、原辅料等“走出去”。
到了2024年9月,商务部等九部门再次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中餐“走出去”。支持餐饮经营主体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而当前,海外消费者对于中餐的接受程度正在增长。在东南亚市场,中餐正在崛起。咨询公司Momentum Works发布的《2025年东南亚中餐业》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包括海底捞、蜜雪冰城在内的中国餐饮品牌已在东南亚开设了6100 多家门店,是2022年约2000家门店的三倍多。
不仅如此,中国庞大的出境游人群对于中餐出海也是极大的利好。《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4》显示,2024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达到 1.46亿人次,接近2019年水平。出境旅游的流向依然呈现出明显的以近程目的地为主的特点,以东南亚和东北亚等周边区域为代表的周边目的地保持较高热度。
从趋势看,火锅、现制茶饮等细分赛道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海外市场教育。例如,现制饮品赛道出海的品牌较多,海外门店扩张也较快,2018年出海的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数已突破4000家。
除了上述细分赛道,正式中餐正在成为出海新力量,由于中式正餐门店模型较重,对原材料和厨师要求较高,品牌在海外以直营模式为主,门店规模多在10家以下。
和快速增长的连锁快餐品牌不同,中高端餐饮需要更精细化的落地和运营,对于餐厅而言,仅仅是做一桌好菜未必能打开当地市场,落地后的考验更加复杂。面对跨国经营,“水土不服”“文化差异”往往是一大难题。
“借力”,事半功倍
今年4月25日,2025年黑珍珠餐厅指南港澳台及海外地区榜单正式出炉,共有30种细分风味、114家优质餐厅上榜。
在2025年黑珍珠餐厅指南境外榜单中,传统或融合中餐占比拉升至41%;甚至原汁原味的云贵川、江浙菜,现已占据不小比例,这意味着,高端餐饮成为中餐出海的新生力量。
▲美团2025黑珍珠餐厅指南新加坡三钻餐厅领奖,摄影:史航
一位出海的餐饮人表示,“高端中餐出海,拿出50%的力气,就可以成为当地的天花板。”但首先,需要打开市场。
《中国餐饮出海发展报告2024》显示,部分国内餐饮品牌在国际化方面的意识也在提升,不少品牌加深了本土化策略,从产品、口味、餐厅环境等方面创新调整,以迎合当地消费者的饮食习惯。
为了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很多餐饮品牌在海外市场采用“线上 线下”双轨传播策略。其中,线上传播主要是在社交媒体做品牌的传播和推广;线下传播的方式就更加多元化,比如与当地知名度较高的代言人合作等。
本次的黑珍珠餐厅指南境外榜单,对于不少出海餐厅而言,是一个获得高流量的好机会。例如,2020年开业的上海成隆行蟹王府东京店在去年实现盈利,并成为2025黑珍珠海外一钻餐厅。品牌创始人兼董事长柯伟表示,“国内的门店也是‘黑珍珠’,这对品牌在海外提升认知度、对中国文化提高影响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东京门店带来了不少优质客人。这是对我们团队、品牌的肯定, 我们会不断努力向世界展现中国餐饮的魅力。”
目前,黑珍珠在境外共覆盖了6个城市、114家餐厅以及包括中西餐、娘惹菜、葡国菜等30种细分菜系,上榜后的餐厅日均的访问量增长超过了86%。
黑珍珠榜单的影响力来源于庞大的用户规模。目前,美团、大众点评的服务已覆盖海外170多个国家,近1000个城市的商家。截至目前,美团平台上积累了26.7亿的真实的用户评价,累计的字数超过了534亿。
每年数千万用户使用的黑珍珠、必吃榜,已经成为中国游客跨境游时的美食指引。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跨境消费中,超半数中国游客偏好精致餐饮体验,“黑珍珠”成为海外消费新地标,以2025年春节假期为例,有超85%的国内用户在出游前浏览查询海外黑珍珠餐厅相关信息。
随着双向交流活跃,供需两旺,海外涌现越来越多契合黑珍珠评选标准的餐厅。数据显示,2025年,“黑珍珠”海外地区上榜餐厅数量已实现5年连增,达到55家。
黑珍珠也间接地给新加坡、日本等本地化餐厅,带去中国游客的精准流量。随着受到中国游客的认可,也为这些国外餐厅打开中国市场奠定了基础。在2025年黑珍珠榜单中,美国牛排品牌Wolfgang's Steakhouse北京三里屯店已连续7年在榜,榜单背书效应下,2024年门店客流量同比增长超10%,品牌足迹已遍布中国9城。
在榜单评选上,黑珍珠的海外评选沿用了“中国味蕾”评审标准,将中国审美与国际视野一同融入全球美食甄选,还会在评审委员会提名的基础上,增加AI技术,通过数据洞察与专业视角的双重维度,构建起公平、透明、权威的评选体系。
首个黑珍珠海外发布会,标志着美团在提升海外美食消费体验方面又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将辐射全球精致美食,让更多中国人享受更多元美食。经过8年成长,黑珍珠基于大众点评这样的流量优势和国内影响力,决定走向海外,与“必吃榜”双剑合璧,更利于美团把国内用户使用习惯带到海外,成为海外商户与内地游客的连接纽带,让国内用户找到当地好的餐厅,让当地的优质餐厅有更好的生意。
▲美团副总裁、到店餐饮事业部总经理魏巍,摄影:史航
美团副总裁、到店餐饮事业部总经理魏巍表示,未来,平台将发布服务于吃喝玩乐本地生活的AI Agent,通过AI深度链接全球用户与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跨境行程规划、餐厅智能预订等个性化服务,同时,伴随平台全球化深入和餐饮企业出海热,榜单产品也加速迈向国际化,推动全球美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助力中外餐饮市场提升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