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比董小姐还厉害的“4+4”医学博士出现了

中国医学史上,注定会有董小姐的名字了。

这几天,肖医生和董医生的瓜,已经远远超越了裤裆那点事儿。

董小姐 ( 从经济学学士到医学博士仅 4 年时间)的学历被扒之后,牵出协和 "4+4" 项目其他学生背景,如王某洲、金某木、韩某澍(15 岁入读多伦多大学)、秋某(北大自主招生转医学)等,被指形成 " 学二代 " 资源闭环。

一、王某洲,北大哲学系助理教授。

王某洲网传为王某院士独子(这个消息目前为网传,不确定是否为真),现任北大哲学系助理教授。

王辰院士作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协和医学院校长,其推动的 "4+4" 医学教育模式被质疑与王某洲的职业路径存在关联。

王辰。

王辰是 "4+4" 医学教育模式的倡导者,即非医学本科生通过 4 年医学教育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该模式借鉴美国经验,旨在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协和医学院自 2018 年试点该模式,首批学生毕业后进入三甲医院工作。

近期因主导的 "4+4" 医学教育模式及关联事件引发争议。

而王某洲的学历更有看头:本科西敏寺特学院,拿了数学和哲学的双学位。这所学校 2024 年的 QS 世界大学排名,差不多是 1000 名左右。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个在美国都不算顶尖的大学毕业生(国内二本水平),回国就能进北大教书?

王某洲的教育背景与职业路径:

1994 年 5 月出生,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

其学历包括:

本科:美国西敏斯特学院(2024 年 QS 世界排名约 750),数学与哲学双学位。

硕士:纽约大学一年制硕士(完成时间为 2017 年左右)。

博士:美国鲍灵格林州立大学(2024 年 QS 排名约 1000 名以外,美国本土排名 263-331 位),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伦理、生命伦理。

公开信息显示,其博士期间发表 3 篇论文,其中两篇分别发表于《Philosophia》和《Phi Sigma Tau》期刊,引用量较低,被质疑学术成果与北大教职要求存在差距。

非要类比的话,鲍灵格毕业证的含金量,大致相当于咱们国内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当然,不是说这学校不好,但要说它能跟北大相提并论,那确实有点差距。

因为按理来说他的学术成绩不够亮眼,以这样的学历背景,能回国内顶尖学府任教,或许他某方面的能力一定有过人之处。

不过目前关于王某洲与王某院士关系的部分指控(如 " 学术世袭 ")缺乏直接证据,其任职是否符合北大内部标准仍需官方权威解释。

二、韩某澍,23 岁的协和 4+4 超天才临床博士。

董小姐事件被爆后,一位名叫韩某澍的协和 2020 级医学博士也引发大众关注。

早在 2023 年,韩某澍便开始在社交平台分享内容,树立个人形象,当时收获了众多赞誉与羡慕,许多人误以为她是天赋异禀的学霸,同时也有留学中介以她为例进行宣传。

网传韩某澍 15 岁跳级去了多伦多上大学,擅长拉小提琴,19 岁回国后进入协和医学院,仅 23 岁便已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同时还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不过,随后有网友爆料,韩某澍并非如表面所示那般真材实料,面对网友的抽丝剥茧,目前其社交账号内容已不可见。

韩某澍在社媒账号上发的自己在协和医院的日常目前,

不知道其他规培生们能不能享受这待遇?

目前该账号的 " 摆烂日记 " 也已删除,并清空账号。

三、金某木,加分地质学金山木医学博士。

根据协和自己放出来的《北京协和医院 2024 年度拟招收人员公示》有一个哥们是博士后,叫做金某木,毕业于协和。

去查了下大哥的论文,头衔为 "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024 级临床医学博士后 金山木。确认是协和的。

经公开资料查询:金某木本科为北京大学地质学专业,2016 年通过自主招生加分(高考成绩 622 分,北大录取线 660 分)进入地质学类。

2019 年参与南阿尔卑斯山地质考察后,于 2020 年通过协和医学院 "4+4 试点班 " 转入临床医学,2024 年成为神经外科博士后。

金某木几十分加分上北大,地质学转医,博士论文正文 12 页,水水也就过了。

博士论文争议:

正文篇幅过短:其博士论文《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性胶质瘤的预后模型》总页数 55 页,正文仅 12 页,参考文献、附录等占 33 页。学界人士指出,正常医学博士论文需 5 万字(约 100 页以上),硕士论文最低 2 万字,12 页正文被认为工作量不足。

金某木博士论文:

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水到不行。

可就是这样的,在协和 4+4 博士里却比比皆是。

比如和金山木一届的刘玉晓 + 刘柯 + 王路易 + 王婧桥 + 刘明娟等,论文总篇幅短则 45 页,长则不过 60 页。

地质学转医学:

金某木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学专业,通过自主招生加分(58 分)进入北大,后通过协和 "4+4" 项目转入医学领域,成为神经外科博士后。

而这一跨专业路径被质疑缺乏医学基础课程学习。

提示:部分信息源自网络用户爆料,涉及家庭背景等细节未经官方证实,需谨慎对待。协和 "4+4" 项目的争议仍在调查中,最终结论需以官方通报为准。

四、北大陈如月。

在一个个 4+4 被扒出水学历的 " 天才 " 背后,有一个必须要提到的人:陈如月。

去年北大学霸陈如月曾申请协和 4+4 失败,大学毕业 3 年后重新参加高考,报考临床医学,2024 年成功考进上海交大医学院(8 年本博连都读)。

陈如月,2017 年考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大学期间发现了自己真正兴趣,立志从事临床医学,大学选修了许多生物学相关专业,准备通过申请协和 4+4 项目拿到临床博士,竞争激烈,最终未被录取。

陈如月立志从事临床医学,北大毕业后重新参加高考再次进入名校,她的事迹被国内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陈如月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2017 级的学生,专业是金融,录取分数线大家可以想象得有多高。

进入大学后没多久,她发现自己开始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尤其是疫情那几年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场景对她产生了深深的触动。

于是毕业后并没有找金融相关的工作,而是一直在为转医做准备,比如在本科读书期间去医学院选修生物细胞学等高难度课程。

她在北大读书,自然也知道协和医学院的 4+4 项目,并为此准备了许久,可因为竞争激烈未被录取。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曾说过,协和 4+4,是从全球最优秀高校,选拔出素质最优秀,最有助人之心的,品德最高尚的,最有悲悯之心的,最愿意学医的,将是中国医学界的梦之队。

陈如月立志从医,不正是这种的人吗?不得不问,为何最终被淘汰?输给国外野鸡学历艺术生?是她品德不够高尚还是其他原因?

陈如月 2023 年,她顶住各方压力,北大毕业两年后回到母校上海实验中学重新复读,同时将历史替换为生物,此时教材已经改版,但她依然在 2024 年 7 月被上海交大临床医学 8 年的本博连读班录取。

陈同学的事迹是很励志,但陈同学本本身就是裸分考入的北大金融,已是 " 人中天龙 ",毕业后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思维缜密都只会更加成熟,此时决定转入医学,想必未来会更加认真的对待职业发展。

只是这样一折腾,陈同学算上北大的 4 年,毕业后 3 年,再重新 8 年医学,毕业后已距离首次高考过了 15 年,大概是 33 岁左右。再规培 3 年以上,执业就是 36-37 岁以后。

普通医学生都是 5 年医学本科教育至少 3 年规培才能当上医生,这是医学本科。

如果要成为医学博士,国内最快的路径是 5+3 出来博士,出来后还要再规培 3 年。总共要 11 年医学教育,这也就陈如月这类优秀的孩子能做到。

普通孩子就是 5 年本科加 3 年硕士外加 4 年博士才能达到同等学历如果没有规培还要在加上 3 年规培合起来就是 15 年。

而董小姐 4 年非医学本科加 4 年医学教育再包括 1 年规培就能医学博士。更别提 15 岁的韩某澍跳级留学,23 岁拿下协和博士学位,24 岁掌控肿瘤科研;地质生金某木用 12 页毕业论文杀进协和神经外科 ……

目前,随着董小姐事件升级,协和 "4+4" 项目的公平性受到卫健委调查。而协和官网已删除历年招生名单,进一步引发公众对信息透明度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