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潮评丨当学术拼上“含爹量”,让教育公平和科研创新情何以堪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图源:重庆大学微博

5月7日,一篇标题为《重庆这8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的微信公众号推文提到,来自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年级的学生刘某乔已发表十余篇SCI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有网友质疑:作为本科生的刘某乔,是否真的取得如此惊人成就?

对此,重庆大学5月10日发布情况通报称,学校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调查核实。经调查,刘某乔系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刘某华安排刘某乔参与了其本人部分署名论文和专利的研究工作,存在论文和专利署名不当的学术不端行为。此外,刘某华的论文中还存在图片上传错误等学术不严谨问题。经研究决定,给予刘某华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研究生院副院长职务;按相关程序撤销刘某乔获得的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

一个本科生就发表十余篇SCI论文,是“学术天才”,还是“关系王者”?重庆大学的通报已经给出了答案。随着真相的浮出水面,我们一时还有些恍惚:此事到底是女儿“坑爹”还是父亲“坑娃”?

事实上,就此事而言,这两个标签都撕不掉,可视为“不当学术荫庇”东窗事发后的必然结果。这对父女是“相互坑”,没有父亲的以权谋私,就没有女儿的有恃无恐,没有女儿的有恃无恐,此事又怎么会露出马脚?

前有“学术妲己”,现有“学术公主”,这些可能都只是“学术门阀”的冰山一角,戳中的是学术“近亲繁殖”的社会痛点。看清楚这一层,再来审视重庆大学对此事“学术不端行为”的定性,很显然,这板子打得过轻了,重庆大学有“避重就轻”之嫌。

此事从舆论质疑到高校给出调查结果,不过两三天时间,无论是应对速度还是处置措施,都没得说。但值得追问的是,现在都可以做到调查如此之快处置如此之果决,那之前重庆大学就一点猫腻都没发现?二人的父女关系,在学校应该不是什么秘密吧?那些论文和专利上的署名,都是公开性质的,学校难道就从没有感到不对劲,并提出质疑进行核查?

倘若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近亲繁殖”现象,总要靠舆论倒逼,而非靠实质性的严格监管和完善制度,那结果只会是“存量清不完,增量控不住”。“高度重视”“举一反三”“坚决维护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喊得再响,也很难真正让人相信,更刹不住学术江湖里的“歪风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