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50 岁生日」,过得真不容易
作者|Moonshot
编辑|靖宇
2025 年 4 月 4 日,微软这家公司迎来了五十岁的生日。 还有比这个时间点,更让人尴尬的「五十岁」生日吗? 美国当天的发布会上,即便有盖茨、鲍尔默和纳德拉三位CEO「三世同堂」,甚至鲍尔默再次上演「咆哮帝」的表演,也抵不过最后被抗议者搅局,「生日会」草草收场。
当年的盖茨还没成为世界首富|图片来源:LinkedIn
比起做「改房后做二房东」,微软最绝的一步是,他们在和巨头 IBM 的谈判里,赢得了向其他厂商授权 MS-DOS 的权利。 即微软用「买来的」系统,哄过了当时最大的 PC 公司,还达成了不卖断的授权交易。 随后 IBM PC 成为行业主流,MS-DOS 成为行业优选的操作系统。微软一战封神,从一家小软件公司,一跃成为刚起步的 PC 行业基建师,为下一阶段的 Windows 帝国埋下伏笔。
02
1990s:人人嫌的 IE,救过微软的命这是微软历史上最惊险的一次「续命级危机」。 上世纪 90 年代,Windows 已经成为了微软的金饭碗。1995 年,微软更是端出了革命性操作系统 Windows 95,引发了科技界的狂欢,上市仅一周就卖掉 700 万套。 那年,一家叫网景的公司推出了一款浏览器,它像 Windows 95 一样横扫市场,一度占据了全球超 80% 的浏览器市场份额。 然而,网景的愿景是:未来所有应用都会「在浏览器里运行」,只要能上网,装什么操作系统不重要。 这下微软坐不住了,网景的流行意味着 Windows 可能面临被架空的风险,甚至被免费且开源的 Linux 取代。
盖茨参加听证会|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持续三年的诉讼案,也让微软内部的创新放缓,公司文化一度转向「律师优先,工程师靠后」。随着反垄断案接近尾声,微软推出了本不给予厚望的操作系统:Windows XP。 结果新系统直接卖爆,企业用它办公,网吧用它打 CS,政府、学校、银行统统采购 XP 作系统基座。 Windows XP 的爆火不仅顺应了时代,它深刻地塑造了时代。 微软恰巧踩中了 PC 普及、数字化浪潮刚刚兴起的节点,也因为 XP 的稳定、易用、开放,让 XP 陪着一代人,进入了数字化,见证了世界从离线走向联网。或许你、或许我,对电脑的初印象,都源自于那片蓝天白云、绿草如茵。
初代 Xbox|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于是,微软押下重注,启动主机项目,这也是作为软件巨头的微软,首次对硬件战场的全面出击。 2001 年 11 月,Xbox 问世,性能不仅远超同时代的 PS2,在当时购买一台类似性能的 PC 要花费约 1000 美元,Xbox 定价仅为 299 美元。 对主机来说,硬件只是秀肌肉,游戏阵容才是吸引玩家的关键,微软重金收购 Bungie 工作室,其打造的《光环》系列,不仅成为 Xbox 的首发独占神作,更在随后多年里成为 Xbox 的定海神针。
2014 年,纳德拉上任,他不愿再做裱糊匠,而是要做建筑师。
他果断削弱了 Windows 中心地位,把「云优先」定为公司铁律。他砍掉手机业务,转向拥抱 iOS 和 Android 两大对手平台。 纳德拉全力推动 Azure 云计算,收购并拥抱 GitHub 所代表的开源文化,与 Linux 从对手变为伙伴,更在 AI 浪潮掀起前,下注投资 OpenAI。 微软的企业文化也悄然改变,从封闭保守转向开放合作,从单纯追求市场份额转向精心培育开发者生态。 大刀阔斧下反而遍地开花,云服务 Azure 从追赶者强势崛起,业务直逼 AWS;订阅制的 Office 365 成了微软的现金牛;GitHub 和 LinkedIn 覆盖了传统社交媒体外的职业生态圈;而对 OpenAI 的前瞻性投资,则彻底刷新了业界对微软创新嗅觉的认知,也把它推到了 AI 革命的最前沿。 纳德拉不仅是改革了微软,而是重新定义了微软文化和市值。 在他治下的微软,不再仅仅是警惕竞争对手的防守者,而是成为创新者和领军者。 大船难掉头,可纳德拉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不仅避免了让微软撞向冰山,还把微软从 Windows 换到了云与 AI 的新航线。
06
2020s:注资 OpenAI,赌赢了未来数年前谁能想到,是微软带出的 AI 时代。 即便 Azure 的云业务日益巩固,纳德拉治下的微软也从未忘记移动互联网时代起大早、赶晚集的惨痛教训,以及把 Windows 当成下金蛋的鸡后,微软陷入的惰性与惯性,他们必须确保在下一个计算时代浪潮中占据核心地位。 于是面对刚刚起势的 AI,纳德拉决定 All-in 入局,这并非无脑冒险,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精心布局。
ChatGPT 问世后,微软股价一路走高|图片来源:Google 财经
微软近水楼台先得月,OpenAI 也投桃报李共成楼。 2023 年初,双方合作迈入第三阶段:微软追加百亿级美元新投资,继续锁定独家云伙伴、独享源码权限,并参与未来的商业化分成。 紧接着,以 Copilot 命名的 AI 功能和服务系列迅速落地,微软利用 OpenAI 强大的模型能力,把自家核心产品线进行了全面 AI 化改造。凭借与 OpenAI 的深度绑定,微软成功地将自己置于当前 AI 浪潮的核心位置。 押注 AI,绑定 OpenAI,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技术投资,更给微软注入了创新基因的强心剂。这既是微软对失落十四年的救赎,也是微软面向未来的信心。 五十年来,微软的叙事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从软件巨头到平台霸主,再到错失移动浪潮后的失落十四年,最终凭借云和 AI 实现转型复兴。 五十年里,交织着商业的精明与算计,技术的探索与突破,也有过保守、懦弱和踟蹰。然而每一次的关键节点,凭借着对未来的判断和大胆押注,微软一次次给自己续上了命,闯出了路。 如今的微软,它既有巨头的实力和地位,又展现出初创公司般的开放、敏锐和锐意进取。这或许是它走过半个世纪,依旧站在科技行业之巅的关键所在,也是微软能再有下一个五十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