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观潮 |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 枣庄交出满意成绩单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王秀芝 张鲲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枣庄市以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目标,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六大体系”,深入实施“九项推进行动”,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投资305亿元谋划实施12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国家绿色出行城市2项国家级荣誉,为枣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时间拉回到2022年5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枣庄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位于京沪通道的黄金节点,是山东省的南大门和连接华北、华东、沿海与中原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枣庄市不断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积极融入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2023年2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枣庄行动方案》,全面启动枣庄市域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工作。两年多来,全市交通战线的建设者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拼劲,全力打造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交出了一份满意成绩单,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贡献了枣庄力量。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枣庄依托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全力打通经济发展“大动脉”。
公路方面,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35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1655公里,密度跃居全省第2位;高速公路里程286.6公里、密度跃升全省第4位;京台高速、滨台高速、临滕高速枣庄段通车运营,国道206威汕线、省道318郯兰线和省道103济枣线等35条普通国省道改扩建工程如期建成通车。在全省率先实现“户户通”硬化路和“村村通”公交车,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支撑。
铁路方面,积极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我市铁路里程突破340公里,京沪和枣临两条普铁及27条铁路专用线效益日益凸显,推动实现货运物流降本增效。
内河航道方面,完成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枣庄港泊位改造提升工程成为全国交通强国试点首个竣工项目。累计建成37个千吨级泊位码头,去年全市集装箱运输完成11138标箱,港口吞吐量达到2084万吨、较“十三五”末增长69%。
空运方面,枣庄翼云机场正在加足马力推进,通航后逐步开通枣庄至深圳、广州、西安、三亚、成都等国内重要城市航线,持续丰富航空客运网络。以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更加完善,打通了“大动脉”,畅通了“微循环”。
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持续完善现代运输服务体系建设,“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由蓝图变成实景图。建成乡镇公交换乘站27处,开通城乡、镇村公交147条,行政村公交覆盖率实现100%。开通城际公交“一小时通勤圈”,推广定制公交、网约车服务,基本形成“快速公交—常规公交—慢行系统”三网融合的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全面提升了人民群众出行体验。构建“公铁水空”联运网络,马兰屯作业区“枣庄港-蚌埠港”运输航线成功开通,枣庄港内河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成功入选全省试点,持续促进交通物流降本增效。深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全面贯通,建成30个乡镇寄递物流服务点、2130个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点,实现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100%。建成滕州、山亭省级客货邮样板县,开通枣庄“水泉火樱桃”邮政冷链直发航空专线,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交通支撑。
打开枣庄地图,纵横阡陌间,“公铁水空”全面发力、齐头并进。一张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不仅标志着我市交通发展的一次次强劲“脉动”,更是在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中上交全市人民的一张满意成绩单。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是压力更是动力,要继续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作为重要抓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交通先行”之笔,绘就全市产业腾飞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