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夫妻”的“安全密码”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马正俊 吴道洁
“老贾老贾,青藏线K140 500处高低偏差5毫米,请立即组织复核。”4月17日8时50分许,西宁工务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动态数据分析员李海燕在工作群中联系百公里之外的丈夫贾霖。
“燕燕,轨底垫板轻微位移,目前正在调整。”10分钟后,哈尔盖车间工程师贾霖第一时间将处置情况回复给妻子李海燕。
贾霖和李海燕是西宁工务段一对年轻的小夫妻,丈夫贾霖负责所在车间的线路设备技术管理工作,妻子李海燕则从事线路动态数据分析工作,这样的对话是他们每日工作的常态。
贾霖的背包里,珍藏着一张泛黄的轨检图纸,那是他第一次教妻子分析轨检波形图的复印件。
两人手机里存着500条工作对话记录,最近一条是李海燕的叮嘱:“夜间作业,注意安全!”相同的职业让两人多了很多共同语言,从青葱岁月到而立之年,他们用10年时光成为了彼此工作生活的“最佳拍档”。
2022年,贾霖主动请缨扎根在青海湖畔的哈尔盖线路车间,李海燕提供的动态数据病害总能精准锁定隐患区段。
“她就像铁路B超师,我根据她的“诊断报告”制定维修方案。”贾霖说。
聚少离多是铁路双职工家庭的常态,双职工家庭也最懂坚守的意义。
4岁的女儿总在视频里追问:“为什么爸爸的办公室在雪山下面?”李海燕总是笑着告诉女儿:“爸爸在给钢轨‘治病’,妈妈在画铁路的‘心电图’呀。”
“我们的爱情就像钢轨一样,既要经得起风霜考验,也要做到数据‘精准对接’。”谈及二人婚姻保鲜的秘诀时,李海燕满脸幸福地说道。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