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行业痛点,柔性支架如何破解光伏用地困局?
近年来,在国家以及各地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柔性支架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期。
2024年5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发布《关于有序推进光伏治沙项目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明确,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实施光伏治沙项目,鼓励在光伏电站应用推广扦插式钢架桩基或螺纹钢制桩基,以及大跨度柔性光伏支架。此外,山东、广西、山西、湖南等多个省份在“农光互补”等领域也给予了柔性支架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入“十四五”时期后,光伏用地政策日益收紧,光伏电站走向更复杂应用场景。面对这一趋势,柔性支架作为支架领域的新兴产品,凭借其多样的适用性,在光伏市场崭露头角,正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大跨度、高净空、长列距
柔性支架优势显著
光伏柔性支架是一种两端固定,基于张力结构体系设计、以拉索作为组件支撑构件形成的大跨度光伏组件支撑结构。相较于刚性固定支架,“大跨度、高净空、长列距”为柔性固定支架结构上的显著特点。
天柔Pro边柱系统独创斜向布置设计,可减少立柱受力并最大化降低用钢量和基础数量。中部立柱与组件索平滑过渡,能有效释放不均衡内力,大幅降低中部立柱与中部基础的受力不均影响。同时,中立柱通过系杆两两相连互相分散载荷,强化立柱的稳定性。
天柔Pro立体抗风系统进一步提升结构整体稳定性和抗扭能力,大幅抑制风振影响,减少组件隐裂风险,在河道、大棚等特殊场景下,天柔Pro采用张弦梁技术,完美解决横向大跨距的跨越难题。
施工上,得益于一体式结构设计和系统性快装方案,中信博柔性支架系列解决方案大大降低安装误差,提升安装效率,减少施工成本。
此外,中信博天柔系列柔性支架系统以超大跨距支架技术,适配多元场景,破解土地瓶颈,通过技术迭代与政策精准匹配,推动光伏从单一发电向“生态-经济-能源”多维价值升级,为全球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国样本”。
据机构调研统计,2024年全球柔性光伏支架系统市场规模约239.9亿元,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到2031年市场规模将接近400.1亿元,未来六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9%,市场前景发展广阔。
作为柔性光伏支架技术的深耕者,中信博将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导向,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为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编辑:崔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