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的高台为何“高”
中新网兰州4月16日电 (戴文昌 杨艳敏)地处甘肃省张掖市的高台县,因祁连山的磅礴与黑河的滋养,成为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今日生态保护的前沿阵地。高台为何“高”?这个问题初听有趣,细究之下,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恰似一把钥匙,能打开这座西北小城尘封的过往。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重镇和战略要塞,是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绿洲城市,被称为“河西锁钥、五郡咽喉”。
图为高台县湿地公园一角。(资料图) 戴文昌 摄
这种生态坚守,既源于对自然的敬畏,更源于对发展的深刻理解。高台县将生态保护与产业转型结合,在沙漠边缘发展葡萄种植、光伏治沙等“沙产业”,实现了“绿进沙退”与“沙里淘金”的双赢,为生态旅游提供了优质资源。
高台的“高”,还体现在其对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作为“河西粮仓”,该县以制种、蔬菜等特色产业为核心,建成13个规模化种植基地,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6万亩以上。
工业领域,新能源与精细化工双轮驱动,中船风电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并网发电,年发电量5.2亿度;容大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8亿元。这些项目不仅推动产业升级,更创造了千余个就业岗位。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高台县依托农业优势拓展外贸。宏丰蔬菜80%的产品出口欧美市场,2024年外贸进出口额达4500万元。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融合,更使高台成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的重要节点,2024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花费分别增长17.1%、47.6%。
图为枝繁叶茂的“红军槐”。(资料图) 戴文昌 摄
高台的“高”,最终源于其精神内核的升华。从汉代戍边将士的“黄沙百战穿金甲”,到西路军“血沃祁连”的壮烈牺牲,再到当代治沙人的“愚公移山”,这片土地始终流淌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血脉。
如今,这种精神转化为高台县高质量发展动力,在生态保护中践行“两山”理念,在产业转型中探索“风光无限”,在乡村振兴中书写“戈壁绿洲”新篇章。
站在祁连山下回望,高台的“高”,高在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不屈的精神。高台的“高”,是地理之高、文明之高、生态之高,更是新时代发展理念之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