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特朗普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到底有什么梁子?

特朗普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到底有什么梁子?

今日谭

特朗普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之间的矛盾根源复杂,涉及货币政策分歧、权力博弈以及美联储独立性的制度挑战。以下是双方冲突的核心要点:

1. 货币政策理念的根本冲突

特朗普的诉求:作为总统,特朗普主张通过降息刺激经济,认为低利率能缓解其关税政策带来的短期经济冲击,同时促进制造业回流和短期增长。他多次公开批评鲍威尔“动作迟缓”,未采取足够宽松的货币政策。

鲍威尔的立场:美联储主席更关注长期经济稳定,尤其是通胀控制。当前美国核心通胀率已超过2%目标(2025年数据为2.9%),叠加特朗普激进的关税政策推高物价,鲍威尔担心过早降息会加剧通胀失控,而维持高利率则可能加速经济衰退,陷入两难困境。

2. 关税政策与通胀的两难困境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关税政策比第一任期更激进,导致美国经济面临“供应冲击”,既限制生产能力又推高价格。鲍威尔指出,关税削弱了美元作为“自动稳定器”的功能,美元贬值可能进一步放大输入性通胀。

美联储若降息刺激需求,可能加剧通胀;若维持高利率,则加速衰退。这种矛盾使鲍威尔的政策空间被严重压缩。

3. 美联储独立性的制度性挑战

法律博弈:特朗普试图通过最高法院挑战《联邦储备法》中关于解雇美联储理事需“正当理由”的规定。他援引宪法第二条的“行政权扩张”理论,主张总统有权直接罢免独立机构负责人。若最高法院支持其诉求,可能颠覆美联储的独立性根基。

鲍威尔的抵抗:鲍威尔明确表示,美联储独立性是“法律规定的”,并准备好个人发起法律挑战。国会部分共和党议员也支持加强美联储独立性措施,认为其是“经济稳定的防火墙”。

4. 历史积怨与政治博弈

提名后的反目:鲍威尔由特朗普于2017年提名担任美联储主席,但两人很快因2018年的加息政策决裂。特朗普曾称鲍威尔为“美国之敌”,甚至私下讨论解雇其职务。

替罪羊策略:分析认为,特朗普可能有意保留鲍威尔,以便在经济下行时将责任转嫁给美联储;若经济向好,则归功于自身政策。

5. 潜在后果与全球影响

若特朗普成功解雇鲍威尔,可能引发市场动荡(如高盛预测金价或飙升至4500美元),并树立“总统干预央行”的先例,动摇美元信用和全球货币体系稳定性。历史上,类似案例(如土耳其央行独立性丧失)已导致恶性通胀和货币崩盘。

特朗普与鲍威尔的矛盾不仅是个人或政策分歧,更是短期政治利益与长期经济稳定、行政权扩张与独立机构制衡之间的制度性冲突。这场博弈的结局可能重塑美联储百年来的独立性传统,并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