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伤八百也要打关税战?特朗普搞关税战的深层逻辑
自伤八百也要打关税战?特朗普搞关税战的深层逻辑
微趣史
“中国已经做好准备,任何形式的战争,我们都奉陪到底!”
美东时间4月2日,在白宫外玫瑰花园的草坪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公布了针对全世界的“无差别”关税政策,随即引发国际震动。
毫无疑问,特朗普这突如其来的行动,可谓是打了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其关税政策的设定力度,更是远超此前市场的预期阈值,以至于悲观情绪迅速蔓延,在短短数天的时间里,包括美国在内的多国股市全部损失惨重,终究“害人又害己”!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顶着“自损八百”的风险,特朗普依然执意要动用“关税大棒”呢?
特朗普到底为“谁”而战?
上任不到一百天,特朗普就对全世界祭出“关税大棒”,看似这一举动令人意外,实则却早有征兆。
今年3月,美国高盛集团便发出警告,声称市场可能低估了特朗普政府实施大规模关税政策的决心与可能。
对此,高盛提到了“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该备忘录指示,在上任之初,特朗普团队就已经启动了对一系列可能的贸易和关税行动的全面审查,而4月1日正是该报告的提交日期。
所以,在当时,高盛便认为这些报告很可能会导致特朗普政府发起新一轮的关税行动。
果不其然,4月2日,也就是上述报告提交日期后的一天,特朗普拿着被网友戏称为“excel表格”的税率对比图,宣布了针对全世界的“基准关税”和“对等关税”政策。
由此足以见得,特朗普此番行动并非许多朋友认为的心血来潮,而是真正的蓄谋已久。
为什么特朗普要发动针对全世界的关税战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各个维度进行不同的解答,但归根结底一切的症结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的衰落已经迫在眉睫了。
实际上,特朗普动用关税政策志在实现五个目标,而这五个目标都与美国当下面临的困境息息相关。
首先,特朗普打关税战,第一个目标是要消除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所谓“贸易不平衡”。
这是特朗普此前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发表的言论。
根据2022年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在当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就达到了1万亿美元。
而特朗普认为,贸易逆差就是导致美国经济受损,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特朗普发动关税战,想要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消除贸易逆差。
其次,特朗普动用关税武器的第二个目标是重塑美国的制造业,增加美国工人的就业岗位。
自从上世纪70年代,美元确定其全球货币的地位以来,美国制造业占其GDP的比重和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就一直呈现着下滑的趋势。
而这一现象,直接就导致了今天美国中西部“铁锈地带”的出现。
在美国大选当中,“铁锈地带”一直是特朗普重要的票仓来源之一,其多次在演讲中公开表示要重塑当地的经济版图,给当地增加就业岗位。
如今,特朗普当选总统,于情于理都要兑现承诺。
所以特朗普希望,通过提高关税,迫使外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增高,让美国本土制造业运营成本取得相对优势,进而吸引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使得就业岗位增加。
第三,特朗普还希望利用关税来维护国家的安全。
2020年,疫情的爆发揭露了美国的潜在危机,美国对进口PPE的严重依赖暴露了其供应链的脆弱和战略风险。
特朗普是这一切的亲历者,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特朗普当年败选,就是因为此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拜登时期,美国政府实际上就已经表现出了对半导体、医疗、PPE等关键领域过度依赖进口的担忧,进而通过各种手段,迫使相关企业回流美国。
如今,特朗普重新归来,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势必会延续拜登对相关领域的收缩政策,那么关税在他的手上,自然也就成了逼迫相关企业妥协的工具。
特朗普使用关税的最后两个目标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一方面,特朗普希望利用关税作为谈判的筹码,在与其他国家进行对话协商时,尽可能的为自己带来好处。
关于这一点,特朗普其实早就把心思写在了脸上。
不说这一次在关税政策出台后,特朗普便立马暧昧的表示:“一切皆可谈”,光是在上一个任期内,特朗普就因此获益颇多。
例如当年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的出台,美国与日本、加拿大、墨西哥贸易协议的达成,实际上都能看到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影响。
当然,除了作为谈判的筹码外,另一方面,特朗普也希望利用关税来解决非贸易、非经济的外交和地缘政治问题。
像是美国同哥伦比亚的移民问题,同中国、墨西哥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芬太尼问题、边境问题,甚至于跟丹麦在格陵兰岛上的拉扯。
在特朗普看来,这都是其能够利用关税,来迫使他国妥协、让步的。
总而言之,在特朗普的眼中,关税就是其用来打压、对付他国的工具,就是其利用美国现有的贸易优势,获取政治资本的工具。
就是其挽救美国日益衰落的颓势,给美国续命的灵丹妙药!
美国衰落的真相
那么,特朗普的想法是否可行呢?
如果换作其他国家,这一套逻辑确实没什么问题,但偏偏特朗普领导的是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贸易逆差可能反映了一个国家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
而美元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全球储备货币的独特地位,依靠的本来就是美国持续的贸易逆差。
对此,来自长江大学的李明武教授就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贸易逆差就是美国谋求世界经济霸权的结果。伴随着贸易逆差的扩大,美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其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也日益增强。”
反之,亦然如此。
所以,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有不少经济学家都认为,虽然其在短期内会对美国国内特定产业有利,但长期却会扭曲市场价格,引发美国与贸易伙伴之间更激烈的冲突,进而损害全球经济。
甚至于,威胁到美国自身的贸易地位。
至于特朗普所谓的:“中国抢走了美国的工作,墨西哥抢走了美国的工作”更是无稽之谈。
在过去的30年当中,是美国主动外包了制造业和服务业,是美国说的:“我来主导知识产权、科技和品牌,低层次的工作我不屑一顾。”
而美国,正是这一套经济体系的最大受益者。
理性来说,通过这条策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像微软、IBM、苹果这样的美国公司,每年都在全世界范围内赚得盆满钵满。
它们的利润加在一起,比那些低层次制造业赚得辛苦钱,不知道多了多少。
但是,钱去哪了呢?
过去30年,美国在大大小小的13场战争中花费了14.2万亿美元,这些钱加在一起相当于今天美债规模的五分之二。
试想一下,如果美国能够把这些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生活艰难的美国白领、蓝领,美国今天的情况还会这样糟糕吗?
此外,美国大量的钱都流向了华尔街。
可是,这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爆发,美国损失了19.2万亿美元,美国白领被洗劫一空,一夜之间全世界被蒸发掉了3400万个就业岗位。
试想一下,如果当年美国的钱没有流向华尔街,而是被用在了美国所谓的“铁锈地带”,发展美国的制造业,情况是不是又会不一样呢?
因此,美国将自身的失败归结在他国身上,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最后,特朗普拿关税政策当做政治筹码,或许会让他尝到一定的甜头。
但是,不知道特朗普是否知道,自己每动用一次这样的手段,都是在消耗美国自身的国力,消耗美国自身的信用。
而美国现在的国力,又是否还经得起他消耗呢?
当然,特朗普或许并不在乎这一切,毕竟,他的时间只有四年。
而这,恰恰是今天特朗普高关税政策最深层次的逻辑所在。
前面我们提到过,高关税政策带来短时间的贸易逆差缩小、本土产业壮大是必然的,这些都是未来四年特朗普可以预见的政绩。
至于更远的未来,长时间高关税对美国经济带来的损害,那是特朗普需要操心的事情吗?
显然不是。
等到那天真的到来的时候,美国人民只会惦记特朗普的好,只会想起曾经有这么一位“伟大的总统”带领美国再次伟大。
所以,说白了,所谓的国运竞争,就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不是计较今天谁赢谁输,而是看谁能笑到最后。
美国体制的局限性,注定着美国政府只会被特朗普这样“投机者”领导,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
正所谓: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参考资料:
论贸易逆差与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_李明武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_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