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老百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老百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心暖向阳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举措,正通过多个渠道间接影响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在 2025 年当前复杂的经济背景下,深入剖析这些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建议,对广大民众至关重要。
一、对老百姓的直接影响(一)部分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美产汽车与苹果电子产品:以美产汽车为例,特斯拉作为美国知名电动汽车品牌,若关税大幅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售价可能面临上调压力。同样,苹果电子产品,从手机到电脑等各类产品,若美国加征关税的成本被转嫁到售价上,中国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品时将付出更高的价格。美国大豆 / 玉米依赖度高的猪肉、食用油:在农产品方面,2024 年中国自美进口农产品中,大豆占比仍达 35%。美国大豆、玉米是国内饲料的重要原料,若因关税提高导致进口成本上升,饲料价格会随之上涨,进而传导至猪肉、食用油等终端产品。数据显示,若关税提高 10%,猪肉零售价或波动 3�%,这无疑将增加普通家庭在食品方面的支出。
高端医疗器械:部分高端医疗器械,如一些癌症治疗设备依赖从美国进口。加征关税后,这些设备的进口成本增加,可能导致医疗机构采购成本上升,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费用,尤其是那些依赖进口高端设备进行治疗的患者。(二)就业与收入波动外向型行业压力:电子代工行业,如苹果供应链企业,当美国加征关税,可能导致苹果产品在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进而订单减少,企业可能会缩减产能,基层岗位数量随之减少。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面临类似困境,出口受阻使得企业经营困难,裁员或减少用工成为部分企业应对成本上升的手段。不过,新能源车、光伏等受政策扶持行业用工需求持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冲。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能源车企业不断扩张,对生产、研发等岗位需求旺盛,吸纳了部分从外向型传统行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区域差异:长三角、珠三角作为出口企业聚集区,短期内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这些地区大量企业依赖出口美国市场,关税提升使得企业订单减少,经营压力增大,当地就业市场面临较大压力。而中西部内需主导型城市,由于经济发展对外部出口依赖度相对较低,更多依靠本地及国内市场需求,因此受美国加征关税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就业和经济状况相对稳定。(三)消费选择变化替代效应加强:在手机市场,Counterpoint 2025Q1 数据显示,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份额已超 85%。消费者在面临可能因关税导致价格上涨的苹果手机时,更多地选择了性价比高、功能强大的国产手机。在汽车领域,比亚迪、理想等新能源车加速替代燃油进口车。随着国内新能源车技术不断成熟,续航里程提升、充电设施逐步完善,加上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国产新能源车,既满足出行需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进口车关税问题带来的价格不确定性。消费分级显现:高收入群体由于经济实力较强,对商品价格上涨的敏感度较低,他们在消费时更注重品牌、品质和个性化,依然会选择一些价格上涨的进口商品。但中低收入家庭在面对生活成本上升时,更倾向于选择国产平价替代品,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保证生活质量不受太大影响。例如,在购买家电时,中低收入家庭可能会优先选择价格亲民、质量可靠的国产品牌。二、间接但深远的影响(一)产业升级带来的机会与挑战新职业机会:随着美国加征关税,国内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半导体、工业软件等领域人才需求激增。2025 年芯片行业平均薪资较传统制造业高 42%,这反映出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重视和高薪吸引。例如,芯片设计、制造等环节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以及有相关经验的从业者迎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薪资待遇。技能门槛:然而,对于低技能劳动者而言,产业升级带来了挑战。以服装厂工人为例,若要转岗到新能源电池组装等新兴产业岗位,需要接受再培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这要求劳动者自身积极主动提升技能,同时也需要政府和企业提供相应的培训支持,帮助他们适应产业升级带来的岗位变化。(二)金融市场波动A 股市场表现:A 股部分出口企业股价承压,这些企业因美国加征关税,出口业务受阻,业绩预期下降,导致股价下跌。但内需消费、国产替代概念股受到资金青睐。中芯国际作为国内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在国产替代趋势下,获得了大量资金流入,股价表现良好。宁德时代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受益于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内需市场的扩大,也受到投资者关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大:留学家庭需密切关注换汇时机。当人民币汇率波动时,同样金额的人民币兑换外币的数量会发生变化。例如,若人民币贬值,留学家庭兑换同样数量的外币需要花费更多的人民币,增加了留学成本。因此,留学家庭需要根据汇率走势,合理安排换汇时间,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成本增加风险。(三)政策对冲红利民生保障措施:国务院启动 “稳物价保供应” 专项行动,对粮油肉蛋实施价格监测。通过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农产品价格,确保老百姓的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且价格稳定。例如,当猪肉价格出现波动时,政府通过投放储备肉等方式调节市场供需,稳定价格。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延续至 2026 年:这一政策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鼓励更多人选择新能源汽车,既符合国家环保和产业发展战略,又为老百姓在出行方面节省了开支。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可以享受购置税减免的优惠,减少购车的一次性支出。三、老百姓应对建议(一)消费策略优先选购国产供应链成熟品类:在购买家电、数码产品等日常用品时,优先考虑国产供应链成熟的品牌。国产家电品牌如海尔、美的等,在产品质量、功能和售后服务方面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且价格相对稳定,不受进口关税影响。数码产品方面,华为、小米等品牌的手机、电脑等产品性能优良,能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价格具有竞争力。关注跨境电商 “保税区直购” 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规避部分关税成本。消费者在跨境电商平台购买海外商品时,选择保税区直购的商品,由于商品已经提前存储在国内保税区,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可以享受较低的税费,从而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海外商品。(二)职业规划向 “内需 科技” 双主线行业靠拢:养老医疗行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从事养老护理、医疗服务等相关职业,就业前景广阔。AI 应用开发作为科技领域的热门方向,无论是在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都有着大量的人才需求。例如,学习 AI 算法、软件开发等相关技能,进入 AI 应用开发企业,有望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和薪资待遇。参与政府补贴的 “数字技能培训”:各地人社部门提供了丰富的数字技能培训项目,涵盖计算机编程、数据分析、电商运营等多个领域。通过参加这些培训,劳动者可以提升自身在数字化时代的就业竞争力,获得进入新兴行业的敲门砖。同时,政府补贴降低了培训成本,使得更多人能够有机会学习新技能,实现职业转型。(三)资产配置避免过度集中于外贸关联资产:由于美国加征关税可能导致外贸关联企业经营风险增加,其相关资产价值也可能受到影响。因此,投资者应避免将资产过度集中于外贸关联资产,如外贸企业的股票、债券等。可以适当分散投资,降低单一资产带来的风险。增加黄金、国债等避险配置:黄金作为传统的避险资产,在经济不稳定时期,其价格往往相对稳定甚至上涨。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黄金首饰、黄金 ETF 等方式配置黄金资产。国债以国家信用为背书,收益相对稳定,风险较低。在金融市场波动较大时,配置一定比例的国债,可以为资产提供稳定的收益来源,保障资产的安全性。关注 REITs 等抗通胀投资工具: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通过投资房地产项目,如商业地产、基础设施等,获得租金收入和资产增值收益。在通胀环境下,房地产等实物资产价格往往上涨,REITs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胀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 REITs 基金份额,参与房地产市场投资,分享房地产行业发展红利,同时实现资产的多元化配置。四、长期展望
尽管短期阵痛存在,但中国经济的 “双循环” 韧性正在显现。
(一)内需市场
2025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突破 55 万亿元,这一庞大的内需市场将缓冲外部冲击。国内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从传统的衣食住行消费向文化、旅游、健康等服务消费拓展。例如,冰雪游成为 2024 年冬季热门出游主题,2024 年 11 月以来,滑雪搜索热度环比增长 83%,冰雪游相关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 3 倍,这显示出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的活力。内需市场的强劲增长,将为国内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二)技术突破
长江存储、上海微电子等企业在存储芯片、光刻机领域逐步打破垄断。随着国内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在存储芯片方面,长江存储的技术进步使得国内对进口存储芯片的依赖度降低,不仅保障了国内相关产业的供应链安全,还推动了国内存储芯片价格的下降,让消费者受益。上海微电子在光刻机领域的研发进展,为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助于提升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从长远来看,将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提醒:普通民众可通过 “国家发展改革委” 官网、“国务院客户端” 等权威渠道获取实时政策,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这些权威渠道会及时发布国家的经济政策、民生保障措施等重要信息,帮助民众了解国家政策动态,做出合理的消费、投资和职业规划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