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非机动车“围城” 这个区请小哥店员说一说
中海环宇城被近1600辆非机动车“围困”,造成无序停放道路拥塞
“围城”怎么破,请小哥店员说一说
“我们发布中海环宇城非机动车停放问题的人民建议征集帖后,收到很多建议,部分热心市民还特地前往现场调研,建议质量非常高。”日前,普陀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工作人员兴奋地告诉记者。
非机动车停放远超承载量
中海环宇城于2023年12月开业,随着中海地块内山姆超市、鸿企中心和环宇城等商务办公楼宇陆续启用,周边人流量明显增大。然而,配套的地面地下非机动车停车位严重不足:据中海环宇城内部统计,物业及商铺相关工作人员的通勤电动自行车约760辆,占据停车需求的大头。加上每天停放的共享单车动态累计约400辆。还有流动的外卖小哥、消费者用车,共计近1600辆非机动车要停放,远超承载量。尤其在通勤高峰期,非机动车短时间大量拥入,造成无序停放、道路拥塞。
前期,属地街道已积极会同物业方健全管理机制,挖掘停放潜能,优化员工通道,商场1号门(轨交11号线真如站出口)附近早高峰期间停车压力已下降30%。
如何进一步优化停放点布局、加强管理引导?4月20日,普陀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和石泉路街道,在中海商圈楼宇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开展了一场“苏河议事厅——中海环宇城非机动车停放问题”大讨论,让市民群众与属地政府相关部门、商场管理方等相关负责人对话,进一步凝聚各方共识,推进精细化措施落地。
各方人士结合各自的生活和工作实践在大讨论活动现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建议。部分热心市民前期蹲点调查,不约而同地发现,除了停车总量巨大造成的拥堵外,不同用车的混停、叠加也进一步加剧了拥堵。在商场4号门区域,部分停车路段过窄导致存在通行安全问题。在2号门附近的停车位,共享单车见缝插针塞入拥挤的停车位,令清运变得困难。在商场1号门区域,上班族的车辆与外卖车辆占用了盲道。
与中海环宇城一路之隔的山姆超市出口,也扎堆停放外卖车辆与市民的自用车辆。与此同时,部分路段围栏内仍有停车空间未充分利用,而外围一些路段停车却很少。为此,大讨论现场有不少市民提出建议,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停车特点,可分别划出外卖小哥和商圈员工停车专门的区域。同时,加强共享单车清运和投放引导。这个建议立刻引发现场热议。
饿了么外卖小哥车振宇根据配送经验,建议在环宇城2号门附近、南郑路北侧新增外卖专用非机动停车位;饿了么外卖小哥张文强表示,专用停车区域充分考虑便捷性,距离要近、取餐要快,达到15分钟以内的取餐时间限制。自媒体博主“上海糟卤”还建议,可以划定斜放停车位,既方便非机动车停取还不占用盲道。
针对引导商圈员工车辆规范停放的问题,环宇城餐饮店员工尹瑛建议,希望在曹杨路以西(铜川路至南郑路段)或者真华南路南郑路以南就近设置员工专区。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吴铁军、社会组织代表夏珺建议,给员工专区安装遮雨棚、充电设施以增加吸引力。
各职能部门当场予以回应
结合各方需求与当前的道路条件,各个职能部门也当场予以回应。普陀区交管中心副主任袁梦溪表示,将在听取建议意见的基础上,对环宇城周边区域进行整体优化,合理划设禁停区、外卖小哥停放区、共享单车专区和社会车辆停放区。
石泉路街道社区管理办副主任张珅表示,街道正积极与交警部门和环宇城物业沟通,调研选取外卖人员停车专区具体点位,并配套做好外卖人员专梯设置、进出口指示标志以及充电宝、遮阳伞等爱心设施。
石泉路街道综合执法队党支部书记王轶群表示,街道正积极会同物业方,挖掘环宇城边角空间用于外卖人员停放车辆,同时引导物业方优化调整员工入口、错峰落实员工停车管理。中海商业华东区域总监周虹表示,中海将在充分排摸员工出行方式、停车意愿、停放位置等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员工按时间段分层分类停车,同时配合政府落实员工专区非机动车停车激励机制。
此次大讨论活动是在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城运中心指导下,推进“多格合一”强化网格治理,贯彻“网格吹哨、条线报到”理念的具体举措。接下来,普陀区人民建议征集办、石泉路街道将在听取群众建议意见的基础上,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物业方,从停放点布局、设计、分类等方面研究具体改进措施,挖掘停放潜能,适应业态发展,健全管理机制,形成共治合力,破解千骑围“城”之困。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车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