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奏响执行尺度、力度与温度的交响曲,惠民县法官善意执行促情归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文彬 通讯员 张小雪

寒风裹着细雪扑向寂静的村落,执行法官郭志浩紧了紧制服领口,手中攥着一份泛黄的判决书。他要找的,是一位91岁的老人——王大江。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时,老人正佝偻着背,用枯枝般的手指摩挲着一张全家福。

“法官同志,钱……他们给了吗?”老人浑浊的目光落在判决书上,声音发颤。

判决生效后的第五个冬天

2019年的深秋,王大江和老伴纪国英相互搀扶着走进法庭。两位老人起诉四名子女要求他们承担赡养义务,最终法院经过综合考量,判决王大江、纪国英跟随王强共同生活,由其照顾两个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另外四个子女自2019年起每年需支付给两个老人3000元左右的赡养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判决书逐渐变成了空文——子女们或推脱经济困难,或干脆避而不见。2025年2月,因老伴已离世,王大江独自踏入法院,要求强制执行2024年的赡养费。

郭志浩接手该案件后,考虑到申请执行人已91岁高龄,申请的赡养费可能是其唯一的生活来源,遂第一时间向四名被执行人送达了执行通知书、谈话传票等材料。与此同时,郭志浩在执行系统查询并冻结了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及网络资金,但经系统反馈四子女除王怡、王强外均无足额财产可供执行。

冻结账户后的各自反应

“郭法官,把钱交上后能快点把我账户解开吗?”正当郭志浩准备约谈几位当事人时,他陆续接到了被执行人王怡、王婷、王宁三人的电话,她们均表示能够支付赡养费,同时希望法院能尽快将冻结的银行卡等解冻。

在收到三个人的案款后,郭志浩及时为她们解除了账户冻结,至此唯独王强杳无音信。因王大江不是第一次向法院申请执行赡养费,郭志浩随即与上次案件的承办法官了解详细情况,“他前两年得癌症了,治疗花了不少钱,家里条件实在困难。”

面对这样的情况,郭志浩决定亲自前往王强的家中进行实地调查。在与王强的交谈中,郭志浩了解到他确实因为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后续治疗仍有不小的费用缺口,生活捉襟见肘。王强表示会尽力支付赡养费,只是希望能够分期支付。

当天下午,郭志浩带着详细的执行情况推开了王大江的家门。

明赡养之责,让亲情回归

郭志浩将执行情况告知了王大江,炉膛里的火苗明明灭灭,映着老人沟壑纵横的脸。他依旧摩挲着那张全家福:“法官,她们姊妹三个有说来看看我的吗?说心里话,我已经90多了,子女给我再多钱也没啥用了。”

“您是说……”郭志浩身体略往前倾,让视线与老人齐平。

“我儿子的钱我不要了,他能照顾好自己就行。”王大江叹了口气,又继续说道,“法官,赡养费我可以不要,能不能让孩子们来看看我。”

次日,郭志浩电话联系了老人的四个儿女,将老人的想法告知他们,并耐心向他们释法说理:“都说‘百善孝为先’,赡养父母不仅是传统美德,也是子女的法定义务,其中不仅是指经济赡养,还有精神赡养。王大爷已经九十多岁了,需要的并不多,只是一份关心和陪伴。我希望你们能多考虑一下老人,赡养费得按时拿,同时也要多抽时间来看看他,让他晚年能过得开心些。”

几天之后,郭志浩接到王大江老人的电话:“法官谢谢你,去年的钱我收到了,前几天我二女儿还回家看我了,带着外孙们一块来的。老三前几天打电话说过几天也来看我。法官,实在太感谢了……”话筒里溢出的欢快乡音在办公室回荡,郭志浩望向窗外,树枝在寒风中摇摆,他却觉出某种沉甸甸的暖意——这世间最难的执行,原是把离散的亲情重新种回人心的冻土。(案件当事人名称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