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新材料行业观察:金发科技创新机器人材料方案;鼎际得拓展POE应用领域
近期,国际橡塑展成为非金属新材料行业技术展示与市场风向标。展会聚焦循环经济、数字化生产及高性能材料创新,多家企业推出面向机器人、医疗、新能源等领域的新材料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与应用场景拓展。
机器人轻量化需求催生材料创新
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材料性能提出更高要求,轻量化、耐高温、高强度等特性成为核心方向。金发科技在国际橡塑展上展示了其在高性能工程材料领域的突破性应用。例如,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被用于人形机器人的连杆部件,兼具高刚性与高强度;耐高温尼龙和液晶高分子聚合物(LCP)则应用于存储器及连接器,满足耐高温、高流动性和尺寸稳定性需求。此外,金发科技的特种工程塑料如改性PEEK、PA10T等已与行业头部客户联合研发,覆盖面罩、关节、电池组外壳等关键部件。
鼎际得作为国内POE(聚烯烃弹性体)规模化生产领军企业,同样瞄准机器人及高端制造领域。其POE产品凭借优异的抗冲击性和耐候性,可替代传统橡胶材料,在机器人密封件、减震部件等场景中实现轻量化与长寿命。公司同步布局光伏、汽车等下游领域,通过技术迭代进一步拓展POE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空间。
行业分析指出,人形机器人未来3-5年或迎来爆发期,材料性能将成为决定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以塑代钢、复合材料的普及将推动非金属新材料在机器人产业链中的渗透率提升。
医疗与新能源材料加速国产替代
医疗器材与新能源产业对材料的耐腐蚀性、安全性和环保性提出严苛标准,推动相关材料技术迭代。万华化学首次推出的聚砜材料成为展会焦点。该材料具备耐高温、耐水解及化学稳定性,可耐受高压灭菌等医疗消毒流程,适用于医用导管、婴童奶瓶等消费品。聚砜的国产化将降低医疗器材生产成本,打破海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
新能源领域,美联新材旗下辉虹科技展示了钠离子电池核心材料——普鲁士蓝正极材料的研发进展。公司已完成1000吨/年产能建设,预计下半年实现批量化生产。该材料通过协同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技术,有望在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替代传统锂电材料,缓解资源约束。此外,辉虹科技在高性能有机颜料领域的技术积累,为其在高端涂料、电子显示等市场提供竞争优势。
国产替代逻辑同样延伸至电子材料领域。折叠屏手机需求的增长带动UTG(超薄玻璃)和高端光学膜需求,而光刻胶、高频高速覆铜板上游原材料的本土化进程也在加速。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技术壁垒,逐步缩小与国际龙头的差距。
国际橡塑展的成果表明,非金属新材料行业正围绕高端制造、绿色低碳等方向展开深度创新。机器人、医疗与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材料需求,将持续驱动行业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容。
风险提示:此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