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江苏盱眙:小龙虾全产业链崛起,打造“虾都”新名片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CCTV2《消费主张》栏目以25分钟专题报道《小龙虾抢“鲜”上市,价格为何上涨?》,将镜头聚焦江苏盱眙小龙虾产业。这片因虾闻名的土地,正以全产业链发展为引擎,书写着“一只虾激活一座城”的传奇。从标准化养殖到品牌化运营,从产业集群建设到文旅生态融合,盱眙小龙虾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图源:央视财经

科技赋能 品种创新,筑牢全产业链标准化养殖根基

在盱眙龙虾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早春的温室大棚内一片生机盎然。与自然条件下小龙虾春季繁殖、夏季上市的规律不同,这里通过温控技术实现“反季节养殖”,让小龙虾在冬季依然能正常生长繁殖,早在3月底便抢鲜上市。

“7、8、9 钱规格的龙虾50元左右一斤,比去年同期贵5元。”养殖基地负责人皮健的介绍,道出了“早上市、高溢价”的市场逻辑。这种技术突破不仅抢占了市场先机,更让养殖户实现“错峰增收”,成为盱眙龙虾产业“抢鲜一步”的关键一招。

图源:央视财经

品种培育是盱眙龙虾产业升级的核心密码。自2012年起,盱眙县集结科研力量,以克氏原螯虾天然群体为基础,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育种攻关。通过每年1代的连续选育,历经6代群体选育与性状改良,成功培育出“盱眙 1 号”良种。

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成规格大、性状稳定等显著优势——50天养殖重量比常规苗种提高18%以上,亩均增产达18.68%,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审定的克氏原螯虾新品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如今,基地内千亩池塘以30亩为单元划分,形成“品种试验田”,“盱眙1号”凭借绝对优势成为主导品种,为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科技与品种的双重突破,让盱眙龙虾养殖摆脱了“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从温室大棚的温控技术到良种繁育的科研攻坚,盱眙以现代农业科技重塑产业底层逻辑,构建起“科技育苗-标准养殖-错峰上市”的全链条标准化体系,为小龙虾产业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基因。

图源:盱眙发布

“二次创业” 项目集群,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一虾先行、诸业并进”。“十四五”以来,盱眙县委县政府为持续做强做大盱眙龙虾全产业链,提升盱眙龙虾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创新提出“龙虾二次创业”新举措,紧扣“种苗、基地、标准、加工、品牌”五大重点,先后启动建设了全球龙虾交易中心、盱眙龙虾超级工厂(产业集群)、盱眙龙虾主题酒店、盱眙尅街、3万吨智慧冷库等一批龙虾全产业链重特大项目,通过强链、延链、补链多措并举,促进盱眙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提供了示范。目前,盱眙全县龙虾养殖面积达97.5万亩,其中虾稻共生模式约77.5万亩,产量12.5万吨,总产值达306亿元。

图源:盱眙发布

品牌建设是盱眙龙虾“二次创业”的核心战场。除了强化“盱眙龙虾”地理标志品牌外,盱眙还打造了尅街、龙虾主题酒店等消费场景,构建起“品牌体验矩阵”。2025年4月启动的尅街夜市,便是品牌落地的典型案例。开街仪式上,县消费者协会发布《共筑满意消费倡议书》,餐饮业商会出台《餐饮商户从业者公约》,商户代表承诺“诚信经营、品质为先”,一系列举措彰显了盱眙守护品牌信誉的决心。随着龙虾集团负责人敲响开街锣鼓,尅街瞬间被烟火气与欢呼声点燃,成为展示盱眙龙虾文化的窗口。

美食IP 文旅融合,激活“夜经济”与城市品牌双引擎

当小龙虾从餐桌走向文化符号,盱眙的产业边界被无限拓宽。2025年龙虾季期间,尅街夜市以“美食 音乐 市井”的多元业态,打造出“舌尖与耳畔的双重乐园”,成为盱眙文旅融合的新地标。

开街当晚,尅街化身美食江湖:十三香、蒜蓉、冰镇、麻辣咖喱等数十种口味小龙虾香气四溢,厨师们在明档厨房中翻炒出烟火气息,一盘盘色泽红亮的龙虾迅速上桌,引得食客大快朵颐。与美食相伴的,是持续至深夜的乐队演出——流行、摇滚、民谣轮番登场,巨型光影投屏与霓虹灯光交相辉映,构建起“吃虾听歌”的沉浸式体验。

图源:盱眙发布

尅街夜市作为盱眙龙虾美食文化的核心地标,已逐步形成“龙虾产业 文化体验”的独特文旅生态。提档升级后的尅街2.0版,通过优化业态布局、健全管理制度,形成集餐饮消费、文化展演、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空间。消费者可使用“盱眙龙虾”抖音直播间发放的满减券和无门槛券,在指定餐饮点核销抵用,享受实惠的同时感受智慧消费场景。此外,盱眙县市场监管部门也在现场开展食品安全与计量合规检查,确保食材加工与消费计量的全程透明,让游客吃得安心、玩得尽兴。

图源:盱眙发布

从“一只虾”到“一条链”,从“产业兴”到“城市兴”,盱眙以科技为笔、以创新为墨,在小龙虾产业画卷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随着全产业链的深化拓展与“龙虾 文旅”IP的持续赋能,这座“中国龙虾之都”以更强劲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国小龙虾产业的标杆力量。

文/彭欣雨

资料来源:盱眙发布、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