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券商:重磅会议从“底线”看“预案”,政策积极有力又留有余地,五大信号值得重点关注

(一)重磅消息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例会系列会议时表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创新动能持续释放,国内需求不断扩大,市场活力和信心进一步增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尽管面临全球不确定性和外部冲击,中国的金融体系保持稳健,金融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运行平稳。潘功胜表示,二战后建立的国际金融架构和治理体系在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和完善,但任何试图削弱甚至颠覆现有体系的行为都将是破坏性的。中国愿进一步加深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支持其更好发挥全球金融安全网的核心作用。 

(二)券商最新研判

财信证券:重磅会议政策积极有力又留有余地,资本市场表述更加积极有力

1、政策既积极有力,又留有余地:积极有力的方面,强调 " 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要求 " 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 "、" 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提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再提适时降准降息,并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措施。留有余地方面,当前美国畸高关税政策在促进其自身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意义存疑,后续有谈判、降低税率的可能性,同时博弈的过程仍将充满不确定性,因此政策要留有后手,暂未提增加国债发行规模等政策措施,但要求 " 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2、财政政策靠前发力,货币政策延续支持性。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明显靠前发力。一季度,全国各地发行地方债券规模合计达 28420.99 亿元,同比增长 80.58%。会议强调 " 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 ",我们预计当前财政政策仍然是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第二季度政府债发行将保持较快节奏。货币政策方面,会议延续了适度宽松、保持流动性充裕等表述,预计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导向不变。降准降息表述从 " 择机 " 重回 " 适时 ",提升了 " 降准降息 " 预期。预计 Q2 或逐步迎来宽松兑现期,降准有望率先落地。针对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方向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加快落地。 

3、房地产以稳为主,资本市场政策表述更加积极有力:产业政策方面,会议强调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服务消费将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同时延续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 " 科技板 ",加快实施 " 人工智能 +" 行动。改革开放方面,面对复杂的国外环境,会议对内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扫清生产要素自由流通堵点;对外则以更开放态度来应对海外外贸逆风,加大服务业开放试点政策力度,加强对企业 " 走出去 " 的服务。防风险方面,房地产预计仍是以稳为主,但资本市场重要性提升,强调要 " 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 

4、投资建议:权益市场方面,外部环境冲击对市场情绪的影响告一段落,下一阶段市场有望走出震荡向上的结构性行情,方向上可关注受益扩内需的消费板块、防守的高股息板块、业绩高景气的 AI 产业链、自主可控方向;债券市场方面,降准降息预期提升,收益率曲线有望呈现 " 牛陡 " 走势,利率债短端确定性提升;信用债可适度拉长久期;商品市场方面,在 " 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 " 表述下,黄金在经历调整后仍有逢低配置价值。

民生证券:重磅会议从 " 底线 " 看 " 预案 ",五大信号值得重点关注

1、4 月重磅会议的关键点,聚焦在 " 底线 " 和 " 预案 "。风急浪高的外部形势更加考验政策层对于政策节奏和力度的把握,说到底 " 经贸斗争 " 比拼的是韧性和耐力,以及随机应变的 " 后手棋 ",因此政策布局呈现明显的 " 两步走 " 特征:" 底线 " 要稳、要兜牢。" 预案 " 要足、要 " 求进 "。五大信号值得重点关注:第一,在 " 经贸斗争 " 中比拼耐力和韧性。这是会议中首次提到 " 经贸斗争 " 四个字,与 2018 年的首轮经贸冲突不一样的是,近期美国贸易不确定性指数远远高于中国就得以凸显。 

2、第二,政策分为 " 两步走 ":第一步看存量政策," 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 加紧实施 " 的题中之义在于加快存量政策的落地见效;第二步看增量政策," 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根据重磅会议内容来看," 增量储备政策 " 包括但不限于 " 着力保民生 "、" 大力发展服务消费 "、" 设立养老再贷款 "、" 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

3、第三,财政 " 稳就业 ",货币 " 稳市场 "。重磅会议清晰释放出 " 就业就是底线 " 的信号——不仅将 " 稳就业 " 置于 " 四稳 " 首位,同时将 " 增量储备政策 " 与 " 稳就业 " 并行提及,预计接下来 " 稳就业 " 将成为财政政策的重中之重。货币政策则更多承担稳市场、稳企业功能。会议在货币政策方面明确要 " 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新增 " 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

4、第四,消费的政策加码空间聚焦于服务业。从 " 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 的表述来看,已体现了政策将加码服务消费作为主要抓手的思路。会议明确将 " 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而 " 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 ",一方面兼顾刺激消费,可关注支持领域是否会向服务业延伸。另一方面可能兼顾 " 出口转内销 " 诉求,将受关税冲击较大的小商品等纳入补贴范围。 

5、第五,房地产供需两端综合施策,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需求端,参考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 " 涵盖在内。结合本次会议 " 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 表述,可见政策在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方面仍有较强诉求。

(三)券商行业掘金

中国银河:人形机器人是 AGI 理想载体,产业蝶变,量产加速

1、AGI 理想载体,智能化产业化加速。人形机器人是仿照人类形态设计的智能机器人。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催化人形机器人从 0 到 1。"2024 年,随着 AI 工程技术等的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迎来走入现实的曙光 "。工信部 2023 年 11 月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规划产业发展路径:2025 年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

2、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 " 具身智能 " 和 " 智能机器人 ",中央和地方支持达到新高度。当下已有很多产品能够实现复杂地形行走 & 躲避静态障碍、多模态识别、伴随车厂实训、零售场景探索等,行业规模量产节点越来越近。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食品配送、零售、危险场景率先落地,之后再步入家庭,预计 2035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 / 保有量有望达到 197 万台 /720 万台。 

3、T 链收敛,新生态发散。2022 年 5-8 月第一轮上涨,T 链引爆。2024 年 2-3 月第三轮上涨,超跌反转,T 链超预期进展。2024 年 9-12 月起第四轮上涨,市场风格切换 +T 链驱动(第三代灵巧手自由度翻倍),华为链加速放大行情。2025 年开启第五轮上涨,T 链量产进度与确定性超预期;宇树 H1 登台春晚 +DeepSeek 出圈,Figure/ 智元取得可喜进展。

4、价值量和产业壁垒高、不可替代性强成就 " 好行业 ",主业基本面和定点确定性筛选 " 好公司 "。对比各零部件,价值量上: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无框力矩电机较大,其次为六维力传感器和空心杯电机。技术和工艺壁垒上: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传感器较大,其次是其他各类传感器和空心杯电机。此外亦需关注 Optimus 增量变化集中地——灵巧手、触觉传感器、减重材料等。 

5、投资建议:三类企业值得重点关注:1)" 确定性 " 强的标的。大浪淘金阶段,有明确订单、业务或投资层面合作协议的厂商,有望迎来业绩增量。2)格局好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核心体现在价值量高,格局好体现在竞争壁垒高,价格内卷概率小。3)边际变化对应稀缺标的,目前多集中在灵巧手、传感器、小脑 " 运控 "、具身大模型等。建议关注:减速器 - 绿的谐波、丰立智能、中大力德;丝杠 - 五洲新春、恒立液压、震裕科技、北特科技;灵巧手 - 鸣志电器、兆威机电;传感器 - 汉威科技、福莱新材等。

国盛证券:光刻自主可控核心环节,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1、光刻工艺是芯片制造流程中技术难度最大、成本最高、周期最长的环节,直接决定了芯片的最小线宽,定义了半导体器件的特征尺寸,先进技术节点的芯片制造需要 60-90 步光刻工艺,光刻成本占比约为 30%,耗费时间占比约为 40%-50%。光刻中的核心工具包括光掩膜、光刻机和光刻胶。

2、光源、照明系统、投影物镜为光刻机核心组件。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光源系统、照明系统、曝光物镜系统为核心组件,光源为光刻提供能量,不同制程和芯片类型需匹配特定光源。当前先进光刻机光源供应商为 ASML、日本 Gigaphoton 公司。投影物镜为精准成像的关键,将经过掩模版图案后的衍射光收集并聚焦至晶圆表面的光刻胶上,全球来看,蔡司为投影物镜镜头龙头供应商,ASML 镜头多由蔡司供应。

3、全球光刻机市场由 ASML、Nikon、佳能垄断。ASML、Nikon、Canon 三大供应商高度垄断全球光刻机市场,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24 年全球光刻机市场规模达 315 亿美元,ASML 在高端光刻机领域绝对领先,佳能聚焦中低端光刻机领域。根据 ASML2024 年财报数据,各类光刻机收入占比中,EUV 机型贡献了 39.4%,ArFi 机型占比 45.8%。

4、国产高端光刻机亟待突破,产业链齐发力加速替代。国产光刻机空间国内需求大于国产供给,据智研咨询数据,2023 年我国光刻机产量为 124 台,需求量为 727 台,供需关系严重不匹配,本土厂商供给能力有待加强。在海外制裁持续缩紧下,国产光刻机产业链齐发力,上海微电子、国科精密、科益虹源、茂莱光学等厂商加速进行相关组件研发,替代空间广阔。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