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施压多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却越来越“能打”?
" 我喜欢巴西街头的中国汽车,它们看上去棒极了!"
" 我和同行对于中国汽车的技术、价格以及对世界其他地区的销量感到非常惊讶。"
……
2025 年上海车展正如火如荼地举行,来自 26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1000 家知名企业参展,百余款新车型首发首秀,吸引众多跨国汽车制造商、外国经销商、海外媒体机构专程前来观摩体验。
近年来,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克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国际贸易壁垒的持续增加所带来的挑战,通过新能源、智能化等技术创新实现 " 弯道超车 "。尤其是 2021 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增速连续 4 年超过 30%,增速迅猛。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再次迎来 " 开门红 ",同比增长分别高达 50.4% 和 47.1%。
面对外部环境持续施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何越来越 " 能打 "?我们可以从 " 内 " 与 " 外 " 两个维度进行剖析。
首先,新能源电动车是各类技术的 " 集大成者 "。近年来,国产汽车制造商苦练 " 内功 ",凭借技术创新 " 圈粉 " 无数。
理想汽车产品线总裁刘杰表示,随着中国供应链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以前只能在高端车上看到的技术,如空气悬架、先进电池技术等,现在也能面向更广泛的大众用户推出。此外,随着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迸发和崛起,中国汽车行业正在广泛而普遍地拥抱人工智能技术。
其次,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也是不可或缺的外力因素。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 2024 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超 3100 万台,而这一数据在 10 年前仅为 12 万台。与此同时,国产品牌汽车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 3 月,我国每卖出 10 台汽车中就有 6 台为国产品牌,卖出的国产车中新能源汽车超过七成。
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催生更多元的市场需求,倒逼车企根据新需求新变化不断提升产品效用与品质。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赵昱辉以新能源汽车 " 里程焦虑 " 为例指出,我国乡村地区、偏远地区的使用场景正催生更便捷的充电产品,以满足更多用户需求。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驭 " 变 " 焕新的发展历程,折射出我国产业发展实践的 " 一以贯之 "。
向内,谋定而后动。早在 2012 年,我国便已将新能源汽车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14 年,在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仅 12 万辆时,我国便着手于系统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此后有关部门已累计制定出台 70 余项产业政策措施、100 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向外,坚持以开放谋发展求共赢。2018 年,当美国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实施所谓 " 制裁 " 时,我国却宣布取消这一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将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外企入驻、竞争升级,国产车企非但没有遭受 " 降维打击 ",反而在竞争中进一步激发了自主创新动能。此后,越来越多造车 " 新势力 " 快速崛起,推动优质产能持续释放。此次上海车展上,国产汽车亮点纷呈、吸睛无数,也充分证明了开放环境下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是我国千千万万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外部的压力没有击垮我们,反而加速了技术自主化进程,强化了产业链韧性,拓展了市场空间,锻造了 " 越压越强 " 的发展韧劲。由此可见,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唯有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用我们自身的 " 确定性 " 抵御 " 不确定性 ",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中铸就未来。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