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从落后技术到集体“真香”,合资车也玩的增程式值得买吗?

" 增程式‘是糟糕的解决方案’ ",前大众中国 CEO 冯思翰曾如此评价增程式混动技术。然而,大众汽车自己却开始 " 真香 "。

本届上海车展,多个品牌带来增程式新车亮相,其中上汽大众、长安马自达等合资品牌开始加入增程式车型的争夺,而自主品牌更是带来多款增程式车型参展,这个曾经被业界视为 " 落后技术 " 的混动方案,正在吸引更多品牌 " 上车 "。

" 质疑理想、理解理想、成为理想 ",数量越来越多的增程式车型,究竟是否值得购买?

合资车也玩增程式

自从理想汽车凭借增程式混动这项 " 落后技术 ",在 2023 年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后,更多车企开始重新审视增程式混动技术。于是,这届上海车展,更多汽车品牌开始带来增程式车型亮相。

曾经不屑增程式技术的大众汽车,由上汽大众在本届上海车展带来增程式 SUV 概念车 ID.ERA,这是大众品牌首款综合续航里程超 1000 公里的全尺寸增程式 SUV 概念车。

▲上汽大众增程式概念车 ID.ERA(来源:消费者报道)

除了上汽大众以外,另一合资品牌长安马自达也带来增程式车型。去年 10 月上市的长安马自达 EZ-6,就配备 " 增程式 + 纯电 " 的双动力配置。本届上海车展,长安马自达带来另一款新能源车型 EZ-60,新车同样为增程式车型。

▲长安马自达 EZ-60(来源:消费者报道)

与此同时,还有更多合资品牌加紧布局增程式车型。

现代汽车在 2024 年 "CEO 投资者日 " 活动中公布的中长期战略 "Hyundai Way" 里,提到将强化混动产品阵容,同时正在研发全新的增程式电动车型,计划于 2026 年年底在北美和中国推出增程式系统,并于次年在这些市场广泛销售。在北美市场,该技术将首先部署在现代和捷尼赛思品牌的 D 级跨界车上。

与合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在增程式车型上走得更远,鸿蒙智行、理想、零跑、阿维塔等品牌均有多款增程式车型参展。

鸿蒙智行方面,问界在售的 M5 和 M9 均提供增程式车型,而问界 M7 和问界 M8 更是全系均为增程式车型。

▲问界 M8(来源:鸿蒙智行官方微博)

零跑更是以 " 理想平替 " 自居,主打 10 万元 ~20 万元区间的新能源车市场。目前,零跑的 C10、C11、C16 和 C01 四个车系均有增程式车型在售。今年 3 月,零跑还成为造车新势力单月销量冠军。

此外,还有车型虽然被归类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但是却号称拥有增程式动力功能。以传祺向往 S7 为例,广汽传祺方面表示该车型拥有行业首创的 " 一车双模 " 动力模式,即一台车可同时体验插电和增程两种动力模式,综合续航里程可达 1150 公里。

▲传祺向往 S7(来源:广汽传祺官方微博)

此外,增程式技术也正在进入更多细分市场。比如越野车市场中,北汽就带来了 BJ40 增程版车型,深蓝 G318 同样搭载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

▲北汽 BJ40 增程版(来源:消费者报道)

除了车企重视增程式车型,电池厂商也来分一杯羹。

在 4 月 21 日的宁德时代超级科技日上,宁德时代发布全新骁遥双核电池,如果搭载在轴距 3 米的轿车上,改电池的配电量可超过 180 度,纯电续航里程超过 1500 公里,让增程式车型也可以不需要加油。

乘联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全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 1089.9 万辆,同比增长 40.7%。其中,增程式汽车堪称黑马,2024 年销量一路飙升,销量达到了 116.7 万辆,同比增长 78.7%,比纯电汽车 22.6%、插电式混动汽车 76.3% 的增速都要高。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在接受《消费者报道》采访时表示:" 增程式车型的主要优势是可以纯电驱动,也可以加油,综合续航里程比较长,目前增程式车型确实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力增程式车型,可以对其现有产品阵列形成互补,增加车企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

增程式,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绕不开的命题。

增程式车型未来充满未知数

那么,对于想要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而言,增程式车型是值得购买的首选吗?

目前,增程式车型价格呈现下探态势,同车系中甚至出现比纯电车型价格还低的情况。以零跑 C16 为例,C16 增程智享版售价 15.58 万元,比售价 16.18 万元的纯电智享版要便宜 6000 元。

▲零跑 C16(来源:零跑汽车官方微博)

不过,即便如此,对增程式技术的质疑声也从没间断,增程式车型本身的弊病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实际上,除了前大众中国 CEO 冯思翰批评增程式技术以外,还有其他头部车企的高管也曾公开质疑增程式技术。比如,前长城魏牌 CEO 李瑞峰也曾公开表示:" 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 "。在今年 4 月 21 日的魏牌全新高山预售发布会上,长城汽车方面也表示 " 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 "。

▲来源:魏牌新能源官方微博

此外,增程式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既依赖电驱又辅以燃油发电的 " 妥协 " 且不成熟的技术,只是解决续航焦虑的 " 应急补救 " 手段。

同时,早期增程式车型采用的发动机技术老旧,在长途高速或高负载场景下,常会出现油耗骤升、动力不足等现象,且发动机运转时的噪音和震动可能侵扰车内静谧环境,影响驾乘体验。

有汽车工程师向《消费者报道》表示,增程式电动汽车普遍存在包括增程器噪音大、电池馈电时动力差且油耗高等问题,这些问题让很多消费者不愿意购买增程式车型。

张翔也表示:" 目前而言,增程式车型的制造成本可能比纯电车型要稍微要高一些,因为增程式车型本质上有两套动力系统,如果加油的话成本也会比充电要高,两套动力系统之下后续维修和保养成本也不会低。"

此外,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城市,对插混、增程式车型享受新能源优惠政策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增程式车型的未来同样充满未知之数。

" 从电动化的角度出发,增程式车型只是一个过渡方案,未来增程式车型是有可能被排除出新能源汽车范畴的,如果这样的话车企就享受不到国家的新能源补贴政策,车辆售价就可能会上升,消费者买车成本自然也会增加,这个时候增程式车型与纯电车型或燃油车相比就都没什么优势了。" 张翔表示。

争相入局增程式赛道的车企,也许会赢得一时的销量,不过恐怕也要考虑自己的未来。无论是何种动力形式,提升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准,才是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胜出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