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号即将发射,上海出台政策支持商业航天发展!详解商业航天的机遇
来源:光大证券微资讯
航天迎来大事件,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即将发射!
4月23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宣布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间瞄准4月24日17时17分。
4月24日,《上海市关于加快培育商业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若干措施》发布,上海市全面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自2015年以来,我国商业航天便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多家公司均计划建设星座,多个星座规模超7000颗卫星。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梳理商业航天发展动态,寻找市场机遇。
1、上海出台重磅政策,支持商业航天发展
根据财联社的报道,4月24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国防科工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印发《上海市关于加快培育商业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若干措施》。
我们详细梳理了文件内容,要点如下:
①主要目标
构建“火箭-卫星-终端-服务”全产业链集聚发展生态,全面建设重复使用火箭创新高地、低成本商业卫星规模制造高地、重点行业应用服务高地。
到2027年,上海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左右。标志性产品产业化规模放量,商业火箭总装制造能力每年100发、商业卫星智能制造能力每年1000颗、应用终端批量制造能力每年100万个。
集聚火箭、卫星、星座、终端链主,带动培育300家左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星座组网应用效应凸显,打造大飞机、邮轮、低空空联、个人通信等“100 特色应用场景”。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布局,卫星超算、数据服务、海上发射及快速回收等平台设施加快建设。
②四大重点领域
商业火箭,重点发展液氧甲烷/煤油发动机、返回控制系统、传感部件、结构舱段、复合材料等关键配套。
商业卫星,重点发展星载相控阵天线、星间激光通信终端、星地通信载荷、综合电子系统、柔性太阳翼等关键配套,加快研制手机直连卫星,推动商业卫星迭代升级。
智能终端,重点发展多频段终端模组等关键配套,研制共口径兼容高中低轨卫星的通信终端、通导融合终端、手机直连终端等系列化产品。
应用服务,开展场景分类施策,实现智能驾驶、城市治理、应急救援、智慧农业、个人消费及通信等6大领域规模应用,推动飞机、邮轮、低空空联、极地深海科考等4大领域国内率先示范应用。
③12项支持政策
支持优势企业发展壮大,鼓励链主企业开放需求,引育中小配套企业成长,支持标志性产品研制能力提升,支持首台创新产品应用,给予商业发射综合补贴,建设商业火箭特色产业园,建设商业卫星及终端特色产业园,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化发展,建设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完善产业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商业航天人才引育。
2、商业航天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航天一直是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而作为军民融合的商业航天,将使用高精尖的航天技术来服务广大普通用户。
2015年是中国商业航天元年,标志性事件就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正式发布。文件提出分阶段逐步建成技术先进、自主可控、布局合理、全球覆盖,由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商业航天频繁获得政策支持,并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行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商业航天再次迎来政策红利。
商业航天产业链涉及领域众多,从上游的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建设,到中游的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等服务供应商,再到下游的各类需求主体。其中上游的卫星发射环节至关重要,这成为整个产业链形成的基石部分。
在政策推动之下,商业航天领域涌现了一批企业,积极打造各类星座计划。由垣信卫星、天兵科技等企业打造的G60星座计划,已经进入建设阶段。根据垣信卫星高级副总裁陆犇透露的信息,G60星座发射周期将从2024年至2030年,共分为三个阶段,最终将实现1.5万颗星座计划,可以为用户提供手机直连卫星的服务。
垣信卫星的大股东为上海联和投资,而上海联和投资是上海国资委100%控股的企业,因此垣信卫星有望整合上海地区优质的航天资源。
在国际商业航天市场中,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已经进行多次星舰试飞活动,不断试验超重型火箭的稳定性。在2025年一季度进行的第七次、第八次试飞过程中,星舰均出现了爆炸解体,但是也实现了“筷子夹火箭”式完整回收的壮举。
随着火箭运力不断提升,商业航天成本不断降低,多个国家都已经积极推动火箭行业的发展。
我国一直在积极进行航天研究,运载火箭一直是科技攻关的重点领域。根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介绍,我国当前已经拥有丰富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
在我国,运载火箭市场主要由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占据。2024年,航天科技集团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显著的进展,先后成功发射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
航天科工集团前身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空天防御导弹、弹道导弹、飞航导弹等武器系统产业链。航天科工集团自主研制的数十项技术,广泛运用于北斗、天问、空间站等项目。
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拥有众多A股公司,包括航天科技、航天动力、航天电子、中天火箭、中国卫通、航天工程、中国卫星、航天长峰、航天信息、航天发展等。
(本文首发于2025年4月24日)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