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AI教育落地北京中小学 人工智能通识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来源:中国网

日前,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全面推进智能化,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据中国教育电视台报道,当前人工智能教育已在北京多所中小学落地,例如,房山区在全区23所乡村学校推广AI应用建设,重点打造“智慧课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差异,积极探索AI课程,让学生从小接触、了解并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与技能。

人工智能通识课亮相房山校园

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良乡中心小学,老师通过教室大屏模拟人工智能前沿应用,学生通过AI游戏、使用大模型等体验活动,在场景中真体验,真思考,真应用。据该校教师戚琳琳介绍,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了大量互动体验环节,提升了学生参与感,上课积极性很高。“让孩子写一些歌词,上传之后AI自动生成一些歌曲,可以让孩子体验大语言的奇妙。还有就是AI根据学生自己的绘画生成一副图画,孩子就觉得特别有意思。”

学生体验生成式AI技术

除了体验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之外,在另一堂生成式AI的安全与伦理课上,高年级同学正在探究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原理,深入思考技术的广泛应用、局限隐患和未来发展。学生表示:“上了这个人工智能课之后我对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认识多了很多,比如说大模型它的学习方式,大模型它的分类等,然后我也学会了如何使用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成为世界各国的科研热点与竞争高地,基础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已提升至我国国家战略。对此,各地教委纷纷发文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今年3月,北京市教委出台《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实现中小学生全面普及。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良乡中心小学教学副校长张然表示,国家需要拔尖创新人才,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说,就想让学生去接触这种最前沿的、最高端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科学技术的飞快进步,也能够感受到科学技术、人工智能大模型对我们生活、学习带来的便利。

据悉,该校上述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由猿力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专家及飞象科学教研团共同研发,引入了目前国内外最主流的AI平台与工具,包括DeepSeek、Manus、腾讯元宝等,向学生讲授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等技术原理。课程覆盖小学、初中全学段,共包含10门课程、160节课,课程内容从感知到应用再到开发,难度层层递进,并保持动态更新。

目前,该课程已陆续在北京、重庆、云南、内蒙古等25个省市的1000余所学校进行试点,通过线上名师授课与本地教师互动答疑相结合的“智能双师”模式,有效解决了人工智能教育推进过程中专业师资不足和落地难的问题,覆盖学生达15万名,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