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一纸预算表,撬动酒店行业大地震

文|迈点

近期,互联网大厂纷纷对差旅预算动起了 "手术"。

差旅费用缩水了

在全球经济局势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部门开始精打细算,差旅费用首当其冲成为压缩重点。

合思《2024中国企业差旅管控分析报告》,超60%的企业选择通过降低差旅预算进一步压缩差旅成本。麦肯锡报告(2024)指出,中国企业的商务出差预算在过去三年平均下降了15�0%,部分行业(如科技、金融)更是减少30%以上。曾经相对宽松的差旅预算如今面临着严苛的缩减,力求将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近期,网传A公司的降本通知掀起波澜:重点针对16级以下员工的出差问题,严控非必要出差,必要每人每月最多出差一周,不超过5天。以往习以为常的出差安排,如今变得格外谨慎,每一次出行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

此外,B公司在差旅费用管控上动作频繁。先是通过内部审查机制,针对 50 余名员工在无工作必要的周末预订超标准奢华或主题度假酒店的行为,给予书面警告并责令退赔费用。随后出台差旅报销新规,如果员工差旅住宿费用超过标准的1.25倍,公司承担比例由50%提高至75%。若超过标准的2倍至3倍,公司承担比例由70%降低至50%。若超过标准的3倍,公司不再承担任何费用。这一"阶梯式加压",让员工们在预订酒店时不得不精打细算,仔细权衡价格与需求。

一大波外资公司的差标也在降级,不仅取消了商务舱飞行待遇,住宿标准也在降级,过去动辄四星以上的国际联号,如今也"住不起"了。

此外,金融业的差旅费用虽然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波动明显。随着金融市场监管趋严、行业竞争加剧,券商等金融机构纷纷降薪裁员,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差旅开支。2020年,C证券的差旅费为2.46亿元,较2019年的4.52亿元下降了45.58%;2024年,其差旅费为2.31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了13.16%。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4年,在半年报有差旅费可比数据的30家上市券商中,23家券商的差旅费支出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其中过半券商的降幅在10%以上。

不只是企业,政府部门也在行动。中央部门坚持过紧日子,对三公经费以及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办公经费等支出从严控制。

"泼天的富贵"流向哪?

商旅客源一直是酒店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酒店客源的半壁江山。随着各大企业纷纷对差旅预算动刀,商务出行的格局也在悄然生变。差旅预算的收缩,让商务人士在住宿选择上,不得不将性价比放在首位。越来越多人舍弃高奢酒店品牌,转而投向中高端酒店的怀抱。

在社交媒体上,一位互联网行业的打工人分享道:"公司差旅预算充足的时候,出差都住市中心的五星酒店。但这两年预算一降再降,现在基本都选性价比高的中高端酒店了,像全季、亚朵这些,价格实惠,服务和环境也还不错,关键能符合报销标准。"

有人欢喜有人愁。这波差旅费用的收缩,中高端酒店接住了从原本高星酒店下沉的商旅客源。携程商旅数据显示,国内差旅市场中,中高端酒店的预订趋势愈发明显,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中高端酒店的预订均价和预订量均有所上升。

近期中高端酒店发展势头的确不容小觑。根据迈点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年中高端酒店签约项目最多,占比达到了32%,其次是中端酒店项目,21%。据迈点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中高端酒店指数表现突出,在众多酒店类型中涨幅居于前列,反映了该细分市场的活力和潜力,预示着未来中高端酒店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到2026年,国内中高端酒店市场规模将达到15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7.6%。

政策层面的 "东风" 更让中高端酒店站上风口。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一批中高端酒店品牌,从顶层设计为行业转型铺路。

谁能适应新常态?

差旅费用缩水,对高端酒店而言是冲击,对中高端酒店则是红利。在这场变革中,酒店业面临着一次重新定位与价值重构。

在面对商旅客源下沉的趋势时,有的高端酒店选择主动调低价格"迎客"。然而长期以奢华、尊贵为核心形象的高端酒店,一旦频繁推出低价产品,容易模糊其在消费者心中的高端定位。对于习惯原价入住的高净值客户而言,酒店"放下身段"可能会产生不适感,甚至流失原本忠诚的高端用户群。此外,价格下降往往伴随着人力成本控制、服务流程精简等配套动作,导致服务质量与客人预期之间产生落差。

因此,对于高端酒店而言,降价是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如何降得优雅":保留核心服务价值,避免陷入单纯价格战。例如,有酒店通过会员专属价、限时闪促、企业定制套餐等方式维持价格体系的同时拓宽客群,做到"面子里子"兼顾。

中高端酒店虽然在这轮预算收缩中成为"最大承接者",但竞争同样激烈。一方面,企业压缩开支带动了性价比导向;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住宿品质的要求却并未同步下降。预算缩水了,期待却没有打折。如何在性价比之外,建立用户黏性和品牌护城河,实现从一次选择到长期偏好的转化,成为破局关键。

一是强化服务差异化。例如,亚朵通过人文体验标签打出差异,开发枕头、香氛等自有品牌商品,将酒店体验延伸至日常生活。全季则主打东方美学,强化设计风格与睡眠舒适度体验。

二是拓展轻休闲场景。越来越多的中高端酒店不再只服务商旅,而是打造商务 轻度假双场景。大堂不再只是check-in,而是能社交、办公、喝咖啡的城市客厅;房间内也增加智能设备、健身功能,满足多元化生活需求。

三是精准定价策略。不是盲目压价,而是通过动态定价系统,根据城市、时段、房型和人群画像进行智能调价,既不伤品牌形象,也能匹配客户预算。

差旅费用收缩指向的是酒店价格,但是价格可以换来一次消费,但价值才能换来长期信任。无论是高端酒店还是中高端品牌,最终都绕不开一个核心命题:如何在预算收缩的时代背景下,依旧赢得客户的心智占位?真正的市场胜者,不是卷得最狠的,而是变得最灵活的。不只是顺势而为,更是应变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