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金元茶园电厂:不负春光起好步 砥砺奋进开新局
春潮涌动,万物竞发。
走进贵州金元茶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茶园电厂”)生产车间,现场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一派热火朝天的奋斗景象。
从智能巡检机器人穿梭于设备间的精准作业,到集控室内紧盯参数曲线的专注目光,再到煤场接卸线上车辆排起的“长龙”,茶园电厂将国家电投和贵州金元年度工作会议精神转化为“施工图”“任务书”,以“开年即冲刺”的姿态,在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掀起实干热潮。
智能巡检机器人穿梭于设备间进行精准作业。
筑牢安全防线:以“零事故”护航高质量发展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事故是最大的成本!”茶园电厂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乐在“新年安全第一课”上的铿锵话语,道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准则。作为区域能源保供的“主力军”,茶园电厂始终将安全生产视为生命线,每年以“1号文”的形式部署安全生产工作,通过“科技 制度”双轮驱动,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该厂升压站内,一台高1.35米、重200斤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沿着轨道缓缓移动,红外摄像头与传感器精准扫描设备状态,实时回传数据至智慧安全生产可视化系统。“过去人工巡检需覆盖600多个点位,耗时费力。如今机器人全天候作业,不仅能实现100%覆盖率,工作效率还提升70%以上。”发电运行部职工徐友财感慨道。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凭借着2800余个传感器、1000多个监控视频时刻守护着机组安全运行,已运用“枪球联动AI识别”系统预防违章31起,积累3638条安全管理数据,真正实现了安全监管从“人防”到“技防”的跨越式升级。
按照“把安全挺在一切工作之首”的要求,该厂还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管理特色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搭建巡检二维码系统,设置巡检点位822个,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以及一线职工深入现场细致摸排各类风险隐患,列清单、定方案、明措施、促整改,齐心协力织紧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一季度累计开展深度巡检779次,三类缺陷消除率达99%以上,机组可靠性显著提升。截至3月底,电厂已连续安全运行3385天,未发生人身轻伤及以上事故,企业安全生产态势持续稳定向好。
深化精细管理:以“度电必争”提升经营效能
“买合适的煤,发正确的电;用同样的煤,发更多的电。”在茶园电厂集控室内,这句标语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的指南。面对电力市场改革与能源结构转型的双重挑战,该厂以“精细化发电”为核心,深挖机组调峰潜力,严控非计划停运,推动经营效益持续攀升。
为确保机组关键时刻负荷顶得上,茶园电厂强化运行管理,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持续提升值班人员监盘、巡检质量。扎实做好机组增减负荷、燃烧调整、设备定期切换等工作,精调各类运行参数,持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确保设备状态时刻“在线”。
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深度巡检。
现货市场模式下,茶园电厂持续优化机组负荷调度管理,提升电力市场中机组竞争力。“通过加强与上级公司、电网调度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电力市场供需情况,结合机组实际运行状态及时调整中长期合约电量,争取更高负荷率。运行部门根据负荷滚动曲线,及时调整机组出力,满足电网调度曲线要求,争取多发效益电。”茶园电厂运营部主任徐朝进介绍道。
精细化管理成效直接体现在数据上:一季度完成发电量18.72亿千瓦时,单日最高发电量2474.4万千瓦时,实现“开门红”,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障燃煤供应:以“颗粒归仓”夯实保供根基
燃煤是火力发电机组的“口粮”。面对严峻复杂的煤炭行情和市场形势,茶园电厂坚决扛起能源保供政治责任,以“颗粒归仓”为目标,从采购、运输到接卸全链条发力,确保燃煤稳定可靠供应。
“要坚持保量、稳质、控价原则,合理部署调运接卸,科学控制进煤节奏,保持库存在合理区间。同时也要根据负荷曲线和配煤指令做好精准配煤,严防锅炉结焦灭火,杜绝机组非停、降出力。”茶园电厂利用生产早会、燃料管理协调会等时机就电煤保供工作多次进行细化部署。
在煤场接卸现场,“智能排队系统”高效调度运煤车辆,通过自动分配采样通道、卸煤点位,将平均周转时间缩短至25分钟,日均接卸量达515车次,单日进煤量突破18450吨。“我们通过巡矿驻点、规范采制化流程,确保来煤质量可控、库存合理。”燃料部主任陈用丰表示。
运煤车辆排起了“长龙”,等待卸煤。
此外,茶园电厂还加强与政府部门和煤矿供应商的沟通协调,实施巡矿、驻矿管理,安排专人蹲点驻守,实时了解煤矿生产信息,确保来煤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一季度累计进煤96.5万吨,同比增长7.7%,库存可用天数稳定在28天以上,为机组长周期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茶园电厂将锚定全面目标任务,紧盯重点设备和关键环节,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信心、一股韧劲干到底的决心,凝心聚力、稳扎稳打,持续巩固“开门红”良好态势,为国家电投“均衡增长战略”在黔实施和新时代新金元高质量发展贡献茶电智慧和力量。(图/文 胡凤至、何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