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理会!美国报复来了,美财长恼羞成怒,要开始扶持印度?
特朗普已经重返白宫百天了,他的关税霸权政策也实施了有二十多天了。
可以说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前半个月特朗普是在疯狂对华加征关税,而后半个月他最想做的就是能够和中方通话(会面)。
他不指望能立刻达成协议,但关键现在中国连理都不理他实在让他有点破防。
前几天在华盛顿举办的G20财长会议,中方代表见了许多国家代表唯独没有见身为东道主的美国。
这下子可把美财长贝森特气得不轻,立刻就要求亚洲开发银行停止向中国提供贷款,并且直言“印度将会是和美国首批签署协议之一的国家”!
难道这是美国彻底被咱们破防了之后打算开始扶持印度了吗?
01
面对美国的“多变性”,中国外交部用一则视频回应:中国不跪!
视频内容里也表明了中方态度,向霸权低头就如同饮鸩止渴,只会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
中美关税战持续到如今这种局面,退也可能是美方先退,中方会一贯坚持“奉陪到底”。
可以说特朗普自从发动关税战之后,就在通过一系列小动作试探咱们,他本以为中方会是第一批前来请求豁免关税的国家之一。
但中方的反应出乎了特朗普政府的预料,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屈服的表现,一度和美国硬碰硬。
而美国也是够阴险的,居然为了制裁咱们选择将“限制中方贸易”当做前来谈判的各国的豁免关税条件。
幸好如今咱们实力足够强大,身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有足够底气说“他们离不开中国制造”。
02
48小时前特朗普政府还表示迫切的想和中方达成协议,美财长此前也表示过“中美关税战不应该持续下去,双方要尽快达成协议”。
看来这也是被他们的“变脸总统”给传染了,也学会反复无常了。
还不忘专门向记者公开将要和印度达成协议,难道美国觉得这种方式能给我们造成压力?
美国此前一直有个想法:让印度制造代替中国制造。
同时这也是印度一直在努力的目标。
在美国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如果你不是印度人,那就无法在美国成为CEO”。
这句话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根据500强企业来看其中超过10%的公司掌舵者都是印度移民,尤其是那些美国企业,其中包括微软、谷歌等等。
而美国政府一开始对此深信不疑,甚至把大量科研人员都换成了印裔。
结果他们是真见识到了“全部心思都用在搞关系、拉帮结派”是什么样子了,研究也不搞了业务也不追了,天天就想着怎么搞关系。
一旦有人批评他们,这群人就会抨击对方是“种族主义偏见”。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付不起的阿斗”,那么就请你看印度。
很明显,现在美国对外公开印度即将成为第一批达成协议国家就是在提醒那些犹豫的国家赶紧来谈判了,不然最好的条件就给印度了。
在前几天美国副总统万斯访印时,印度就非常开心其官员还对外宣称“又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机遇在哪?机遇就是趁着中美关税大战,印度趁机向美国送出投名状然后在美方的支持下代替中国成为新的全球制造业大国。
而美国的目的则是利用关税弥补美国和全球各国的贸易逆差。
可印度实在让他们太无奈了,没有购买美国国债不说还要求美国多进口他们的商品。
印度制造的质量懂的都懂,如果不是咱们不搭理美方,他们才不会想到去进口印度商品。
并且前几天印巴再次爆发冲突,这次的情况和之前都不一样。
此前顶多是爆发几次小冲突,但如今印度就连断水、泄洪、驱赶外交官这种事都做出来了,双方还在边境地区源源不断的派兵。
这一切都是在美国副总统结束印度访问之后发生的事,很难说这些事情背后没有美国的影子。
03
其实在美国人眼里非常好奇,印度和中国的人口差不多甚至还要略胜一筹。
为什么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国呢?
咱们先来看一下近段时间在印度发生的事。
3月份韩国三星公司因为涉嫌错误分类逃税被印度政府罚了6亿美元,2月份德国大众、韩国起亚这些全球知名车企也因为税款问题被印度政府处罚了十几亿。
而在四年前,印度官方曾发文表示“印度制造以更光明的前景结束2020年”。
可在上个月月底印度官员曝出“印度制造计划破产,230亿美元打了水漂”.....
其实在早些年,印度市场一度被欧美各国认为就是“下一个中国”。
甚至愿意为其提供技术和资金,他们都在期待印度能够取代中国。
而当时的中国正在努力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型,也就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
于是莫迪纲上任后就打算开始“印度制造计划”,说白了就是学习中国建设优秀经商环境吸引外资,然后带带动国内的制造业。
印度确实也这样做了,各种免税、基建修路政策都落地了,为的就是吸引欧美资本入场。
按理来说有中国这样成功例子摆在印度面前,创新不会总会抄吧?
印度的政策确实吸引了一大堆外资进入,大家都盯上了这个和中国拥有一样超多人口的大市场。
其中还包括咱们得小米和oppo等公司也选择入驻印度。
印度政府也是大手一挥创办了“生产挂钩激励计划”,这些企业跟打了鸡血一样都想获得当地政府的补助支持。
结果一年时间过去了,猜猜这700多家企业一共获得了多少激励奖金?
印度对外宣称是230亿美元投入,结果最后只投入了17亿美元,并且这十几亿美元还是印度私人财团出的跟政府没什么关系.......
当地政府一毛不拔也就算了,还拼命的想从这些外企的牙缝里扣钱。
各式各样的乱罚款理由就是在告诉这些企业“最终解释权归印度政府所有”。
光是针对大众公司追缴的税款就达到了14亿美元,气得大众公司将印度政府告上了法庭。
但如果这次大众败诉的话,将会连本带息支付28亿美元.......
这个数字要比大众公司一年在印度的销售额还要高,注意是“销售额”还不是利润。
正常外资入驻,毕竟人家是来给你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经济了,相关部门不说好生伺候最起码在政策上也会有略微的放宽。
结果印度是哄你入场,然后直接一刀宰到底.......
关键你说罚款就罚款吧,这些车企在印度的工厂最头疼的不是生产缓慢而是丢东西!
韩国起亚公司统计了一下,在五年时间里就有900多台发动机在印度工厂丢失。
这可是汽车的发动机啊!动辄就是几百斤的大家伙,至今起亚公司还无法理解印度人是如何把这庞然大物悄无声息的运出工厂的。
为了能够让印度制造替代中国制造,欧美这些国家真是费了老鼻子劲了。
只要印度张口,美国欧盟各国就会主动前来送技术,他们都希望印度的制造业能够发展起来。
结果这些支持非但没有换来印度制造的崛起,反而印度制造业的经济占比还比去年低了....
对比印度,咱们的发展之路就要难太多了。
稍微有点起色美国就开始联合他的盟友们进行技术封锁、贸易制裁,一路走的磕磕绊绊但咱们闯出来了!
永远记得在咱们见识到美国海湾战争高科技降维打击后,也想着研究“GPS”远程制导系统,结果研究到一半发现有个核心部件缺失需要向欧洲购买。
当咱们去问的时候得到了就是两个字:不卖!
2003年,欧盟邀请中国一同开发伽利略导航系统,当时咱们真的是高兴坏了有了欧盟的技术那岂不是轻松就能够拥有中国导航了?
结果当咱们投入2.3亿欧元后,对方却迟迟不让咱们得技术人员接触核心技术。
现在咱们使用的“北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
04
中国能够走到今天是“交够了学费、吃足了亏”!
印度凭什么能够代替中国制造?难道就是因为看到中国化茧成蝶了就想着他们也可以吗?
似乎美国和印度都忘记了一件事:
并不是每一个虫子都能化茧成蝶,因为他本身是“苍蝇的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