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稚晖君”:总书记重要讲话让我备受鼓舞,争取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成为引领者

机器人不仅能整理桌面、制作汽车零部件,还能骑自行车。从生产到生活,人形机器人不再遥远,正在成为“人类伙伴”。

“模速空间”展示厅的最后一站,偌大的展陈空间被智元机器人的产品填满。这家成立迄今仅两年多的创新企业,不仅让人形机器人实现从“会运动”到“会干活”的场景应用,更熬过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规模化量产“关卡”。

总书记对上海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取得的实效给予肯定。现场聆听了总书记重要讲话,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彭志辉以及奋战在一线的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员工备受鼓舞。“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成为引领者,在全球舞台上争取更多话语权。”他透露,接下来将持续迭代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小脑,令其更聪明地接驳更多应用场景。制造业方面,将聚焦传统汽车制造流水线中无法依靠机器解决的柔性环节;服务业方面,正在探索机器人导览员、讲解员、销售员等更多创新可能。

“真正伟大的突破往往源于最平凡的日常,就如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烧开水。”彭志辉说,或许人工智能的未来将从机器人主动为人类烧一壶开水起步。

从样机到量产的“关键一跃”

从数十万元到十几万元,整机成本的大幅下降,让人形机器人进入普通家庭渐行渐近。立于展区旁,彭志辉兴奋地介绍起人形机器人的迅猛发展。

两年前,总书记曾亲临考察上海浦东张江科学城。彼时,智元创立不足一年,已成功发布远征A1智能机器人。相关产品有幸在当时的科技创新成果展陈列。此时,人形机器人赛道初现,国内不少前沿创新团队更关注如何展现机器人的运动能力,较少挖掘现实应用场景。初次亮相,收获不少赞誉的智元创新团队暗自下定决心,尽快找到创新技术与现实生活的链接点。

找准方向、抢抓机遇,智元在张江率先建起全球首个数据采集超级工厂,并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去年,该工厂成功采集100万条数据,今年更是计划产出1000万条数据。

有了更丰沛的数据语料“投喂”,人形机器人越用越聪明。两年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智元也实现了从样机到量产的“关键一跃”。今年初,智元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量产下线,刷新行业纪录,并在全球率先实现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产品售往多个国家和地区。

“核心零部件的成本下降,功不可没。”撇开一堆炫酷的机器人,他特意绕到一块黑色圆形零部件前郑重介绍。这款名为“谐波减速器”的配件其貌不扬,却是决定人形机器人运动性能的关键,占据整体成本的将近一半。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配套产业链不断完善、上下游企业能级提升,这款核心零部件变得更经济耐用,也为整机成本下降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形机器人进家庭不再遥远

在“模速空间”,总书记听取相关技术研发和企业生产经营介绍。

彭志辉在现场介绍起灵巧手的发展情况,其自由度已从11个点提升至20个以上,性能大幅提升,也意味着距离“跟人一样灵活”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更具说服力的,是现场一款会骑自行车的机器人——灵犀X2。不久前,彭志辉作为B站Up主,以“稚晖君”的身份发布灵犀X2的精彩画面。只见机器人灵活地穿梭在地下车库,颇有些迪士尼动画片《超能陆战队》中“大白”的风范。展示区域,不仅有这段视频为证,参观者还能近距离抚触骑着自行车的灵犀X2。

“摸上去并非想象中的金属感,弹力十足。”彭志辉解释,这是因为使用了亲和的柔性材料。眼下,智元正进行整体软硬件升级优化,寻找更多新型柔性材料。想要实现“人形机器人进家庭”目标,新材料的应用很关键。家庭环境中,人免不了与机器人亲密互动。倘若机器人触感硬邦邦,不仅增添了风险性,也难以令人产生亲近感。此外,智元正在收集更多真实场景作业数据,持续提升模型效果,让人形机器人“头脑更灵活”。

一路走来,虽有“天才少年”“网红Up主”等光环傍身,彭志辉仍面临不少质疑。“行业发展速度很快,必定伴随产生一些泡沫。”他说,很多人对于人形机器人或许抱持怀疑态度,认为它是浪漫主义的陷阱,但他始终坚信,人形机器人代表着生产力与人性融合的未来方向,终有一天会跨越质疑与泡沫,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