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上海将发布新一版不予行政处罚清单、首份减轻行政处罚清单

5月8日上午,上海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加力提速推进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有媒体提问,上海城管执法部门近年来在服务经营主体和市民群众方面采取了不少好措施,在有序发展活力街区、加强包容审慎监管等方面有何具体举措?

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张永刚在回答提问时表示,上海城管执法部门依法相对集中行使有关部门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及相关的行政检查权和行政强制权。执法范围包括市容环卫、绿化管理、交通市政、环境保护、房屋管理等“10+X”方面。近年来,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在这两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加大特色经营活动支持力度,积极落实2023年上海关于新型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服务支持集市、夜市、外摆位等规范有序发展,在上海城管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发布上海“摊”服务地图,便利市民查询。目前已在全市设置特色点、疏导点、管控点964处,其中,在划定区域内设置的外摆位、夜市等特色点479处,在民生服务暂时供应不足区域设置的疏导点427处,以销售自产农副产品为主的管控点58处。

接下来,将严格落实今年4月市绿化市容局、市城管执法局等四部门发布的《进一步优化设摊治理,提升城市“烟火气”工作方案》,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划定区域内增设设摊点位,鼓励支持符合市场需求和管理秩序的外摆位,有效平衡好烟火气和环境秩序之间的关系,助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深化包容审慎监管,秉持宽严相济理念,既要严肃查处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也要积极推进“轻微免罚”等包容审慎监管工作,同时强化被处罚主体信用修复工作,积极维护经营主体权益。2020年联合市司法局制定了全国城管执法领域首份省级免罚清单,2023年又制定了市容环卫管理方面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清单发布后共办理“轻微免罚”1.07万起,对象主要是沿街商户、施工企业,有效减轻了经营主体的经济负担。

接下来,将在今年上半年制订《上海市城管执法不予行政处罚和减轻行政处罚实施规定》,发布新一版“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和首份“减轻行政处罚清单”,惠及更多经营主体。另外,推行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工作,全面、准确、及时将城管执法领域行政处罚信息推送至市信用平台,做到“应归尽归”,减轻经营主体开具证明负担,同时依托市信用平台开展线上信用修复审核认定,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信用修复相关工作,实现“应修尽修、应修必修”,2024年至今共修复完成1020件,有效帮助经营主体解除经营限制、恢复市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