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能否建立抵御美国攻击的贸易新秩序?
参考消息网4月15日报道 德国《世界报》网站4月12日刊登题为《没有美国的世界?新全球秩序的前景》的文章,作者是托比亚斯·凯泽。文章摘编如下:
过去几天,特朗普在关税政策上的反复无常令全球股市震荡。其长期后果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会显现。全球化可能陷入停滞,但也可能获得全新的推动力。无论如何,其他国家今天就在问自己:如果不得不抛开美国,该怎么办呢?
1985年的情况和现在差不多。不论汽车还是电视机,“美国制造”的产品在美国以外的市场几乎无人问津。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则在购买来自欧洲和亚洲的商品。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
当时,里根,尤其是美国国会,不愿再容忍这种情况。他们威胁要对那些“贸易顺差高得不合理的”国家实施进口限制,并讨论对日本制造的半导体等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他们甚至对德国施加军事压力,威逼德国以升值德国马克来换安全保障。
施压奏效了。在1985年的一个周日,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和联邦德国的财政部长和财政大臣在纽约第五大道的广场饭店开会,就促成前几年急剧升值的美元全面贬值达成一致。
事实证明,五国商定的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措施是成功的。美元大幅贬值,德国和日本接受本币升值,华盛顿则放弃贸易壁垒。
现在,世界距达成这类解决方案至少还有90天。特朗普设定了这一宽限期。德国、欧盟、中国和几乎所有其他国家都必须对此作出反应,以避免局势滑向全球贸易战。这些国家的难处在于,它们都依赖美国。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所长加布里埃尔·费尔贝迈尔说:“如果美国告别全球经济,那么全球经济将不复存在。”
美国是欧盟商品最重要的出口市场,而且美国的银行、保险公司、电影制片厂和软件公司在跨大西洋服务贸易领域十分活跃。此外,跨大西洋的资本联系也很密切。美国人在欧洲各地的工厂、数据中心和科研机构都有投资。
最重要的是:美元是全球主要货币。全球57%的外汇储备是美元,大多数跨境交易以美元结算。尽管近年来美元在这两个领域的重要性都有所下降,但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主动让本国的外汇储备贬值。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罗尔夫·朗哈默说:“对于特朗普来说,这才是最大的烦恼。他声称,外国正通过贸易逆差掠夺美国公民的财富,而与此同时,美国作为债务国还得为外国央行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付息。”
尽管许多国家不久将与特朗普就关税展开谈判,但柏林、布鲁塞尔和其他国家首都早就讨论起了没有美国参与的全球自由贸易会是什么样子。
布鲁盖尔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安德烈·萨皮尔说:“欧盟和其他贸易国必须发展出一种暂时无需美国参与,就能运作并能抵御美国攻击的贸易秩序。”
这位经济学家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一直研究贸易政策。他认为,绝大多数国家希望维持美国在二战后建立的现有体系。该体系主要基于两个原则:国家无论强弱,都必须遵循多边约定的规则,而且原则上所有国家都可以参与。
萨皮尔说:“主要国家有必要宣布,他们不认同美国的行为,会继续遵守现有的规则和原则。”他对此有着清晰的设想:欧盟和中国这两大贸易巨头必须充当新的稳定器,这个集团应该还包括加拿大和英国等富裕国家,以及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工业国家。
费尔贝迈尔也向欧洲人推荐了新盟友。他说:“特朗普可以轻松打赢对哥伦比亚、德国或韩国的贸易战。但美国对贸易大国组成的联盟毫无胜算。”
朗哈默则着眼于日本和韩国,以及加拿大和墨西哥。“他们或许可以与欧盟组成一个志同道合者的阵营来对抗特朗普。”
在这场贸易争端中,中国反击特朗普的力度超过其他任何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让中国融入这一新秩序,则取决于中国自身的作为。(编译/王勍)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胡友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