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一季度国民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创新引领作用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

一季度增长稳中有升

盛来运认为,今年以来政策措施加力扩围,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共同显效,推动今年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抓早抓实,抢抓开局,抢抓出口,抢抓机遇,有力有效带动了生产需求回升。同时,我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成果持续涌现,并不断加快转化应用,经济新动能不断成长。

从数据来看,一季度增长稳中有升。GDP同比增长5.4%,增速高于去年全国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生产需求指标加快回升,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6.3%,比去年全年回升0.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3%,回升0.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比去年全年回升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6%,回升1.1个百分点。

进出口保持基本平稳态势

就业收入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是5.3%,3月份是5.2%,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6%,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市场活力信心增强。前期出台的宏观政策和今年以来扩容加码的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有效扩大了需求、促进了生产、激发了活力、增强了信心。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是50.5%,比上月上升了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一些实物量指标显示生产要素支撑作用在增强。一季度货运量同比加快;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7.4%,社会融资规模存量8.4%,有力有效支撑了经济增长回升向好。

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一季度,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但我国进出口保持基本平稳的态势,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3%,出口增长6.9%;1-2月份,服务进出口增长9.9%;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这是非常不容易的,2月份以来国际贸易限制增多,出口保持6.9%的速度,显示了中国出口的韧性。

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在实现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的大势没有改变。众多科技成果不断突破,带动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加快成长。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绿色发展持续推进。一季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民生保障持续加力。

下阶段要实施好更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快速升温,世界经济秩序面临重创,国内结构转型任务仍然比较繁重。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盛来运表示,下阶段,要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国家统计局回应美加征高额关税

盛来运在发布会上表示,从短期来看,美国加征高额关税会对中国经济和外贸带来一定压力,但是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向好的大势。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盛来运表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续15年稳居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经济发展底盘稳、基础牢。同时,中国有14亿多人口,市场规模巨大,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正处在消费升级的关键阶段,市场成长性好,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空间都非常大,将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依托于产业配套体系,中国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近几年,中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构建贸易多元化格局。目前,已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贸易伙伴。另外,积极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今年一季度,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同比增长7.2%,货物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额比重超过50%,多元化市场格局正在形成,对某一个国家单一出口市场的依存度在下降。

同时,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在持续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原来依靠投资和出口带动的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过去五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8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过了大风大浪的考验,比如经受了亚洲和国际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摩擦,还有前几年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但是我们都走过来了,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盛来运表示,中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面对外部重大挑战时可以高效调动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应对。企业家敢闯敢拼,中国人民智慧勤劳,这都是我们应对巨大风险挑战的基础和底气。我们对中国经济后期的走势以及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本组文/本报记者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