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畔的百年守望:一封感谢信里的英雄回响
在历史的浩瀚星空中
总有一些璀璨星辰
以其非凡的光芒
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
依克唐阿
这位从吉林市走出的 " 虎将军 "
便如一颗耀眼之星
他炽热的家国情怀
穿越千年风雨
在代代传承之中历久弥新
01
后人的缅怀:
一封信笺上的家国记忆
2024 年 2 月,一封从南到北、跨越千里邮递的信件,静静地躺在吉林市政协主席李富民的办公桌上,落款是 " 张连山之侄温田茂(91 岁)敬书 "。

位于吉林市船营区松江中路 61 号的张连山府邸(原依克唐阿故居),南临松花江,西隔和龙街与市政府为邻,被吉林市人亲切地称为 " 小黄楼 "。

▲ 图源 / 吉林市行
这座建筑中,曾走出一位在抗击沙俄和日本侵略的斗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 " 虎将军 ",他的名字叫依克唐阿。
02
虎将热血:
从白山黑水到甲午战场

依克唐阿的一生,是一部浓缩的晚清边防抗争史。
6 岁痛失双亲,他被伯母接去抚养。少年习武,他性格刚毅,身体健壮,能吃苦,很上进,1852 年,依克唐阿便以 " 马甲 "(兵丁)的身份被编入满洲八旗军。
同治五年(1866 年),由于依克唐阿战功卓著,同治赐其 " 法什尚巴图鲁 " 称号,意思是 " 忠诚的勇士 "。

▲油画《威震东疆——吴大澂系列组画之展威》
1876 年,依克唐阿因征战有功,迁任盛京将军,1877 年,兼帮办吉林边务事宜。由于留恋家乡,依克唐阿把他的家安在吉林省城江沿(今吉林市松江中路)。

▲油画《樽俎折冲——吴大澂系列组画之谈判》
光绪十二年(1886 年),他与钦差勘界大臣吴大澂一道据理力争,将土字牌从沙草峰址,向南移至图们江口卧峰北端,为中国争回了被沙俄方非法侵占的黑顶子地方。

▲油画《山河在望 吴大澂系列组画之监立 " 土字牌 "》
光绪二十年(1894 年),他奉命率兵与提督宋庆守鸭绿江防线,面对日军炮火 " 往来督队,亲冒子弹 ",虽战败,仍奏请,甘愿 " 毁家纾难 ",将所积俸银 3 万两购买军器,报效朝廷。
史书中的寥寥数笔,却藏着无数惊心动魄的瞬间:他曾带领全军以刀刺臂,滴血为誓,要与敌军决一死战;也曾在奏折中疾呼 " 民为国本,救民为先 ";他主张坚持抗日,反对议和,表示愿 " 督率所部,誓死疆场,以图恢复。倘行不践言,日久无效,誓不生还 "。
这些用热血写就的篇章,在百年之后依然滚烫。
03
历史照进现实:
一座城市的精神作答
" 尊重历史、落实政策、人民高兴。感谢政府之举措。让九泉之下张连山曾祖父依克唐阿将军欣慰。"
温田茂老先生的信,是一个家族对先烈的追思,更是一座城市与英雄的对话。

▲张连山之侄 温田茂
2024 年 2 月,张连山府邸对外开放。这座风格独特,充满了文艺气息的建筑,不再是尘封的历史标本,而是江城人触摸家国情怀的窗口。

▲ 伊通名人龙虎将军
抗俄抗日名将依克唐阿墨宝
" 把我们的民族英雄都发掘出来,叫我们的后代,要追随英雄奋斗。"
自 2023 年启动 " 博物馆之城 " 建设以来,吉林市通过活化历史建筑、修缮遗迹,打造街头的文博场所等,将文博网络越织越密,让英雄精神融入城市血脉,伴随时代的风云变幻,使吉林大地上的精神火种,在岁月长河里代代赓续、绵绵传承。
记者手记:
依克唐阿一生保家卫国,在抗击沙俄与日本侵略的斗争中,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是晚清边防抗争史的生动写照。
如今,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依克唐阿的后代,91 岁的温田茂老先生那封跨越千里的感谢信,满含着家族对先烈深沉的追思,也让我们得以一窥这座城市与英雄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从百年前为民族独立而舍生忘死的革命先烈,到如今为国家繁荣于一线拼搏的无畏勇士,现代世人,深受时代英雄的感召,心向光芒,则步履坚定,以实际行动凝聚磅礴力量,让家国情怀的火炬燃烧愈发炽烈。
来源:吉祥新闻、吉林文脉、吉林市行、吉林新闻联播、视觉中国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