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观澜亭|向“忽悠人”的广告“亮剑”是为提振消费护航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维护广告市场秩序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组织依法严查“神医”“神药”广告、食品广告疗效化宣传、保本无风险的金融理财广告、职业技能培训类违法广告、互联网违法广告等,切实守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当广告深度渗透进当代生活,便拥有了切实影响消费行为的一体两面。一方面,形形色色的广告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激发了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各种“忽悠人”的广告乱象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进而影响消费信心和意愿。

曾经有一句话广为流传:不看广告看疗效。诚然,这是在强调应注重实效,但也直观表达了消费者对广告的不信任,人们对这句话的认同体现出“忽悠人”的广告乱象已一步步消耗了消费者的信任。当轻信了天花乱坠广告语的消费者花大价钱买回一堆毫无用处的“保健品”,他们对保健品市场的整体信任将被严重打击;当满怀期待走进职业技能培训班的年轻人发现师资力量名不副实、资格证书毫无助益,他们对自我提升的热情将被极大消耗。虚假违法广告在掏空了部分消费者钱包的同时,伤害的是更广大消费群体的信任度,透支的是相关消费市场的信用度。

图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将有利于提振消费信心。提振消费,提振消费信心是关键。而消费信心的构建源于营造让消费者放心、安心、舒心的消费环境。当花样百出的“神医”“神药”广告被严查,消费者便能更科学地选择医疗服务;当夸大其词的食品广告疗效化宣传被遏制,消费者便能更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产品;当保本无风险的金融理财广告被专业理性的分析所取代,投资者便能在进行充分评估后审慎理财……可以预见,当广告市场趋于规范后,消费者将不再为一不小心就会“踩坑”而忧虑,消费意愿将会进一步增强。

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将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自身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在供给端提质的同时,需要不断提升消费者对消费新品类的兴趣度和对消费新场景的参与度。在激发消费需求、强化品牌塑造、活跃市场经济等方面,广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广告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高质量的广告将能充分发挥引导健康消费、促进新型消费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助推消费新增长点的形成,释放更多消费潜力。

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将有利于促进供需两端更好适配。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广告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5万亿元,达154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十四五”时期以来共增长63.7%,年均增长率达13.1%。广告业是生产性服务业,拥有良好秩序的广告市场将迎来更健康蓬勃的发展,广告产业发展动能的不断释放,将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有利于打通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推动供需更好适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