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经济远好于欧美,为何要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措施呢
最近三年国家统计局一直在说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GDP增速也不低,为什么还要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呢?
结束疫情封控以来,国家统计局在介绍每年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时,都用经济运行开局良好来定义。
在介绍2023年一季度的经济时说: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生产需求企稳回升,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
在介绍2024年一季度的经济时说:
一季度经济运行指标数据确实表现得不错。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政策靠前发力,狠抓落实,推动一季度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开局良好。
一季度国民经济总体上延续了去年以来回升向好态势,生产需求主要指标稳中有升。国内生产总值30476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GDP同比增长5.3%。
在介绍2025年一季度的经济时说:
2025年一季度,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犹存的复杂形势,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显效,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发展向新向好。
初步核算,2025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
从经济学理论来说,如果一个经济体持续三年国民经济回升、开局良好,发展向新向好,应该属于宏观经济非常健康的一种状态,为什么宏观经济每年持续回升向好时,还要使用降息降准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补助生产、刺激消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呢?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应该在经济持续低迷、增长乏力时使用的吗?
从经济实践来看,我们的GDP在2023年一季度的增长率为4.5%,2023年增长5.2%,2024年一季度为5.3%,2024年增长5%,2025年一季度为5.4%。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独树一帜,远超美国、欧盟的经济增长。预计2025年一季度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低于2%,欧盟低于1.5%。欧美在低速经济增长中,不仅全面退出了疫情之中的财政刺激措施,2022年至2023年,在我们降息时,他们在加息抑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2024年下半年欧美才转入加息,但美联储从今年1月开始,又因消费强劲,通胀回潮而暂停加息。
我们的经济增长远远好于欧美,为什么反而要采取比欧美更激进的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措施呢?
【徐三郎】